多动症能“自愈”吗
有些家长觉得小儿多动症会随着生长发育自愈,因此拖延医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徐通强调,多动症患儿应该尽早正规治疗。
他指出,多动症的核心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和学习困难等,但是约一半以上的患儿同时还共患许多其他疾病,如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抑郁、焦虑、抽动、癫痫、睡眠障碍、语言障碍等。由于这些共患疾病的存在,使得多动症的症状加重、复杂,也使得治疗更加棘手。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多动症的症状会逐渐加重,危害也非常大。多动症儿童由于各种行为问题,可逐渐出现学习困难。他们还经常惹是生非,斗殴、偷窃、破坏,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由于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和同学们的冷遇,他们会逐渐产生各种异常心理,进而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徐主任介绍说,多动症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父母培训、社会技能训练等,并且需要根据每个患儿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争取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孩子3~6岁是行为发育的关键时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获益一生。
如何治疗多动症
虽然多动症的病程长、危害大,但是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就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徐主任指出,治疗多动症的方法有多种,每个患儿的症状也不一样,且对每种治疗方法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为患儿选择治疗方案前,应根据每个患儿的不同病情,同时选择运用多种方法,以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他提醒家长,在治疗期间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必害怕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多动症的主要方法,治疗效果好,能显著减轻患儿的症状。根据中国“儿童多动症防治指南”,推荐的主要治疗药物包括中枢兴奋剂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有一些家长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愿意让孩子长期用药,或者先尝试其他治疗方法,等效果不理想后才勉强用药,这都会导致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当然,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病情较轻的孩子,不一定需要先进行药物治疗。但是只要专业医师判断孩子需要服药了,家长们千万别犹豫。延迟或放弃药物治疗都会影响治疗的总体效果,如果等到孩子的各种问题严重时才考虑药物治疗,那将悔之晚矣。
2.坚持长期治疗。神经发育障碍是长期存在的,目前的药物并不能达到根治目的。所以多动症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近期目标是让孩子的症状减轻,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能够适应一般生活。长远目标是让孩子的症状消失,学习正常,情绪稳定,平稳度过青春期。青春期后是否能够停药还需要做综合评估。部分患儿可以完全停药,部分患儿成年后仍需坚持治疗。总之,家长要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减药、停药。
3.良好行为养成。对于多动症患儿,无论有没有在进行药物治疗,生活中良好行为的养成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疾病,患儿的行为容易杂乱无章,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规范孩子的行为,运用好强化原则,帮助孩子建立起规律的行为习惯。具体来说,首先,家长要关心体贴孩子,学会忍耐,对多动症孩子的要求不宜过高,注重多交流、多沟通,在家庭、学校营造宽松的环境和规律的生活。家长既不能溺爱、放任孩子,也不要责备、辱骂孩子。其次,强化规范行为。明确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比如写作业的时候不能中断去玩游戏、吃东西、喝水等,然后对于孩子好的表现要强化,即当孩子做到时立即表扬、鼓励,初期可以口头表扬,此后可以通过奖励小红星,积累十颗小红星奖励一件孩子想要的玩具等方式,逐渐强化这种行为。第三,坚持行为训练。让孩子多做能够帮助集中注意力的一些行为训练。比如大声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注意力分散时不能流畅阅读。穿针、夹玻璃球、拍皮球、练书法等都是适宜的行为训练方法。家长要在旁监督,制定一些量化指标,逐渐增加难度。
总之,只有家长、老师、医生、社会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才能打赢这场与多动症的战役。
专家简介
医院儿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全军优生优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全军儿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心理行为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普儿科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儿童保健学术组委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等8本专业杂志编委。擅长小儿多动症、抽动症、癫痫、包茎、矮小症、遗尿症。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周六上午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