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重庆渝中区2岁的淼淼嘴巴里长了一些红泡泡,淼淼的妈妈十分紧张,担心淼淼患上了手足口病,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是疱疹性口炎,不是手足口病,让淼淼妈虚惊一场。
专家提醒,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口腔炎症状类似,极易混淆,家长发现孩子口腔中出红疹后切勿乱用药。
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通常是感冒后发病,常见于6个月至6岁的婴幼儿,但这种疾病只在口腔内出疹,其他身体部位没有。秋冬季感冒的孩子多,许多病毒性感冒的孩子容易患疱疹性口腔炎。
提示:部分病症相近
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易混淆
一般人容易把疱疹性口腔炎的症状与手足口病混淆,因为部分手足口病患者口腔内也会出现针尖样小水疱继而形成溃疡,两种病都有发热症状。
但是,虽说疱疹性口腔炎与手足口病虽然都会在口腔内出现小水疱和溃疡,但仍有不同症状:
首先,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通过唾液传染,年龄越小全身反应越剧烈,口腔症状也较重。而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特别是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这种病。
其次,疱疹性口腔炎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种感染性疾病容易合并发生,冬季发病较多,发病时可有38℃至40℃的发热。而手足口病一般起病前一两天发热,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最后,疱疹性口腔炎在发热一两天后,口腔内多部位黏膜上出现针头大小的透明小疱疹和溃疡,患儿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通常1到2周即可消退。而手足口病的口腔黏膜疹出现后,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一周后疹子消退。
由于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会引起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还有很多家长会误以为宝宝是感冒了,擅自给宝宝用药,这样做是不对的。
专家提示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轻症可以自愈,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多数宝宝会因疼痛而影响吞咽,导致拒食、哭闹等。平时家长要留心观察,如果宝宝有发热、拒食、哭闹、烦躁等表现,并在口腔周围皮肤上或口腔黏膜上发现有针尖大小的小水疱,可以带宝宝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确定病症并缓解宝宝病情。
进入冬季,家长应注意让孩子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要勤给孩子的玩具消毒,帮助孩子远离疱疹性口腔炎。如果孩子患了疱疹性口腔炎,要及时看医生,遵医嘱用药。另外,预防疱疹性口腔炎要让孩子勤锻炼,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来源:东北新闻网、新华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