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26st.
童
之
梦
风吹一片叶,
万物已惊秋。
随着初秋的来临,如何让幼儿健康度秋是家长、老师们非常关心的话题。
秋季到了,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大量繁殖,为了能保证童之梦幼儿园幼儿的健康,请家长仔细阅读这份秋季幼儿传染病防治指南,用心呵护幼儿安全度秋。
秋季常见幼儿传染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
腮腺炎病毒由呼吸道飞沫经空气传播传染,病毒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通过血流传播到腮腺及身体其他器官,也可经口腔沿腮腺管传播到腮腺。
·易感人群
一般3-15岁的儿童容易诱发此病,90%以上的病例为1~15岁的少年儿童,尤其是5~7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主要症状
幼儿被腮腺炎病毒感染后,大约在2~3周的潜伏期才出现不适症状;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周围扩大,边沿不清,皮肤表面也不红肿,但摸上去却有些发热,伴有疼痛和弹性感。张嘴时有疼痛感,孩子不愿吃饭。腮腺肿大在2~3天时达到高峰,一般持续4~5天会逐渐消退,全身不适症状也会随之减轻,整个发病过程大约为1~2周。
·预防措施
1、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2、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勤晾晒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3、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戴好口罩。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传播途径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
·主要症状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易感人群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
3、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4、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急性血性结膜炎
急性血性结膜炎也就是民间人们所说的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
·传播途径
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钱币、脸盆、键盘、钥匙或门把手等,均有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钱币、脸盆、键盘、钥匙或门把手等,均有可能被传染。
·表现症状
急性血性结膜炎共同的临床表现为突发结膜充血,烧灼感、痒、分泌物多,一般视力不受影响,检查发现眼睑红肿,睑结膜充血、乳头滤泡增生,球结膜周边性充血,有时水肿及结膜下出血,结膜囊内有分泌物,要确定病源需作分泌物涂片进行细菌和细胞学检查。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给小孩准备自己的毛巾,不要和别人混着用,特别是在幼儿园的小孩,要特别的注意。
2、不要乱用“预防性眼药水”,以免交叉感染。
·秋季感冒
秋季感冒,这时大家较宜贪凉,如吹空调等,感受风寒之邪。
·表现症状
患者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头痛,怕风等。鼻涕起初是清水样,2至3日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热感冒的病程为3~7日。
·主要症状
1、减少在空调房间里的时间,控制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4℃最为适宜。
2、预防感冒的有效方法是勤洗手,尽量少用手摸眼睛、鼻子。
3、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身抵抗力。
·预防传染病我们行动
给家长的温馨提示:
1、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幼儿自身免疫力。
3、每天入园前请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