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结膜炎传染
慢性过敏性结膜炎
慢性结膜炎用药
变应性结膜炎
淋菌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用药

联合用药之5儿童常见疾病用药

儿童常见的疾病有很多种:

感冒,发烧,咳嗽,肺炎,急性肺炎,腹泻,便秘,贫血,皮疹、遗尿等等,宝宝有什么病及时的治疗就会康复的。

《儿童感冒和发烧》

常识判断:儿童最常得的病就是感冒和发烧,感冒和流感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患过感冒后,人体就会对该种感冒病毒产生免疫力。幼童的咽鼓管短、直且宽,咽部的病原体容易沿着这条管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症状

风热型感冒:发烧热度高,怕风、有汗或少汗,鼻塞流浓涕,咳痰稠黄、咽痛口干渴。

风寒型感冒:症见发烧轻,怕冷重、无汗、头痛、打喷嚏、喉痒,咳嗽、口不渴、流清鼻涕。

暑湿型感冒: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腹泻等。

感冒挟惊型:怕冷发热,惊醒啼哭,睡卧不宁,甚则手足抽搐。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属外感时邪,肺卫失宜,为感冒的主要致病因素。

中医治疗机理

治疗以辛凉解表,清热镇惊,消食导滞为主。

药物治疗

1、中成药

(1)感冒初起:桑菊感冒颗粒(酌减)、小儿感冒颗粒、小儿解表颗粒

(2)风寒型感冒:解肌嗽丸、荆防败毒散

(3)风热感冒:桑菊感冒颗粒(酌减)、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4)咳嗽痰多: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

(5)感冒挟惊型:小儿奇应丸、牛黄抱龙丸、小儿至宝锭

2、西药

用药原则:抗生素+对症药物+止咳或退热用药+抗病毒

常用药物有:扑热息痛、利巴韦林、护彤、氨金黄敏颗粒、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布洛芬混悬液、黄皮肤医用退热贴、阿奇霉素等

联合用药(1)罗红霉素干混悬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利巴韦林颗粒+退热贴(可附带电子体温计、维生素C泡腾片)(2)头孢拉定干混悬剂+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利巴韦林颗粒(可附带电子体温计、维生素C泡腾片)(3)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利巴韦林泡腾颗粒(可附带电子体温计、维生素C泡腾片)(4)头孢克肟颗粒+小儿清肺止咳片+对乙酰氨基酚栓+利巴韦林泡腾颗粒(可附带电子体温计、维生素C泡腾片)(5)氨金黄敏颗粒+阿莫西林颗粒+布洛芬混悬液(可附带电子体温计、维生素C泡腾片)(6)小儿感冒颗粒+美林+瑞芝清退热贴+阿奇霉素颗粒(可附带电子体温计、维生素C泡腾片)建议顾客:每隔3-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喝大量的热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用冰袋冷敷头部或用冷水擦拭四肢有助于减低体温。发烧的患儿不宜穿太厚的衣服或盖厚被子,以免影响体温的散发,加重发烧的程度。

更多中医知识

中医讲:“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指肺将卫气,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至体表,以温养和润泽皮肤、毛发、而皮肤则是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主要屏障;肺的功能正常,宣发有力、卫气、津液、水谷精微,则上致密柔韧,毛发柔润光泽,抵抗外邪的能力就强盛,反之肺气虚弱,其宣发卫气津液,输精于皮毛的功能减弱,皮毛失养,则抵抗外邪的能力下降,汗孔开口合失度,外邪乘虚而入,就人出现发热、咳嗽、哮喘等一系列的外感症状,即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常易犯肺,痰饮火热之内邪,亦易伤肺。

因此,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用药以轻清,宣散为主。

儿童感冒的护理与预防

1、护理

除及时服药治疗外,儿童患感冒后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

(1)提高患儿舒适度。

减少活动,注意休息,如有发烧宜卧床、将头胸部抬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时清除患儿鼻腔分泌物,如有鼻寒可用0.5%呋麻合剂于睡前或奶前10-15分钟滴鼻,以保证呼吸和吸吮。

(2)高烧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体温在38.5℃以上,应采用正确降温措施,头枕、劲部、腑下和腹股沟处冷温敷或放置凉袋,或用酒精擦试,可用25%安乃近滴鼻或口服退烧药,及时更换汗湿衣服,用淡盐水漱口,经常而每次少量的喂温开水,饮食以清淡宜消化为宜。

如发生呼吸困难,反复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医院就诊。

2、预防

合理喂养、防治营养不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及时添加维生素D及钙剂,多到户外活动,充分利用日光和新鲜空气,室内经常通风,室内经常通风,穿衣不宜多,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少去人多拥挤通风状况不好的公共场所,如周边已发现有感冒人群时,要采用食醋或艾叶熏法进行空气消毒。

食疗

(1)菜心萝卜羹

新鲜白菜心克,新鲜白萝卜60克,精盐适量。将菜心和萝卜用清水洗净,切成小方块,置于锅内加水煮20分钟,加入适量盐,再稍煮片刻,趁热喝汤吃菜,每日2次,连服3-5天。可开窍宽胸、生津止咳、理气化痰。适用于小儿冬季感冒,咳嗽有痰。

(2)萝卜姜枣蜜汁饮:

新鲜白萝卜1个,生姜1块,红枣4枚,蜂蜜30克。白萝卜、生姜洗净,萝卜切片,生产姜切丝,红枣去核,同置于砂锅内、加清水2碗,煮20分钟,去残渣后加入蜂蜜,趁热代茶饮,连服3日。

辛温解表,止咳化痰,清热理气,用于小儿感冒,咽痛咳嗽,流鼻涕。

《儿童支气管炎》

一、症证概述

指支气管黏膜炎症,常继发于感冒之后。

二、症状

大多先有感冒症状,而后出现单声咳或频繁剧咳,常有痰或喉头有痰音;轻者无发热,重者可发烧到38-39℃,有的还伴有呕吐、腹泻、头痛、胸痛等。

三、病因

从中医认为感受风邪、肺失宣肃是形成止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四、治疗机理

以疏风散寒、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原则。

五、药物治疗

(1)复方紫龙片:消炎,舒张气管,镇咳平喘,增强人体免疫力。

(2)桑菊感冒颗粒: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现代用于冬春季流感,风疹、麻疹前期,急性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症。

(3)川贝雪梨糖浆:养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阴虚久咳。

(4)三蛇胆陈皮末:清热祛风,化痰止咳。

(5)小儿咳喘宣肺、清热、止咳、祛痰。

(6)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祛痰镇咳。

2、西药

(1)青霉素(肌肉注射)

(2)头孢氨苄(肌肉注射)

(3)利巴韦林:病毒感染

(4)10%安乃近滴鼻:高热患儿

(5)安痛定:高热伴烦躁患儿

(6)非那根:高热伴烦躁患儿

六、更多中医知识

中医讲:“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指肺将卫气,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至体表,以温养和润泽皮肤、毛发、而皮肤则是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主要屏障;肺的功能正常,宣发有力、卫气、津液、水谷精微,则上致密柔韧,毛发柔润光泽,抵抗外邪的能力就强盛,反之肺气虚弱,其宣发卫气津液,输精于皮毛的功能减弱,皮毛失养,则抵抗外邪的能力下降,汗孔开口合失度,外邪乘虚而入,就人出现发热、咳嗽、哮喘等一系列的外感症状,即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常易犯肺,痰饮火热之内邪,亦易伤肺。

因此,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用药以轻清,宣散为主。

七、儿童支气管炎的护理与预防

1、护理:

(1)患儿发烧时要注意卧床休息,选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物,体温在38.5℃以上,应采用正确降温措施,头、枕、劲部,腋下和腹股沟处冷湿敷或放置凉袋,或用酒精擦拭,可有和25%安乃近,滴鼻或口服退烧药,用淡盐水漱口,经常而每次少量的喂开水,饮食以清淡宜消化为宜。

如发生呼吸困难,反复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医院就诊。

(2)室内保持空气清新、适当通风换气,避免对流风,以免病儿再次受惊,避免煤气、烟尘、油气等刺激。

(3)多喝水,忌油腻食物。

(4)经常协助病儿变换体位,轻轻拍打肾部,使痰液易于排出。

2、预防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2)防止受凉,尤其是秋冬季节,特别注意胸部保暖。

八、食疗

1、豆浆鸭蛋冰糖饮:

豆浆毫升,新鲜鸭蛋1个,冰糖适量。

将鸭蛋磕入碗内,凉糖碾碎放入,二者搅拌均匀,将豆浆煮沸,立即倒入盛放鸭蛋和冰糖的碗中,盖上盖子焖10分钟即可。

温服,每日一次,少儿可一次服完,婴幼儿可分次服完,每次服前适当加热,连服5日。

2、萝卜冰糖汁

新鲜大白萝卜1个,冰糖适量。

将萝卜用清水洗净,再用沸水烫一下,连皮切块、捣碎,用洁净纱布包裹挤汁,在萝卜汁中加入冰糖适量盛碗中,隔水炖热,待冰糖溶化即可。

温服,每日2次,早晚各服1次,每次随做随喝。

止咳化痰。适用于小儿受凉引起的咳嗽、咳痰、所咳之痰为白色,较稀薄。《儿童肺炎》

一、症证概述

一般发病于感冒或支气管炎后,发烧可达39-40℃,咳嗽(早期为刺激性干咳,后有痰)气急呼吸困难,重者鼻扇动,口唇及指端发紫,明显的三凹现象(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心率可达每分钟-次。

二、症状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口唇发紫和心率加快。

三、病因

属中医“肺热病”,多系外感风邪,邪热闭肺。

四、治疗机理

中医治疗以疏风清热、化痰为主。

五、药物治疗

1、中成药

(1)贝羚散:清热化痰、镇惊

(2)小儿咳喘灵口服液:镇咳、平喘、解热、抗菌。

(3)羚羊清肺散: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4)鲜竹沥口服液:清热化痰

(5)名力枇杷露:养阴敛肺,镇咳祛痰。

2、西药

(1)青霉素(肌肉注身)

(2)头孢氨苄(肌肉注身)

(3)利巴韦林:病毒感染

(4)10%安乃近滴鼻:高热患儿

(5)安痛定:高热伴烦躁患儿

(6)非那根:高热伴烦躁患儿

六、更多的中医知识

中医讲:“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指肺将卫气,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至体表,以温养和润泽皮肤、毛发、而皮肤则是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主要屏障;肺的功能正常,宣发有力、卫气、津液、水谷精微,则上致密柔韧,毛发柔润光泽,抵抗外邪的能力就强盛,反之肺气虚弱,其宣发卫气津液,输精于皮毛的功能减弱,皮毛失养,则抵抗外邪的能力下降,汗孔开口合失度,外邪乘虚而入,就会出现发热、咳嗽、哮喘等一系列的外感症状,即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常易犯肺,痰饮火热之内邪,亦易伤肺。

因此,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用药以轻清,宜散为主,如患儿起病急,症状典型,医院就诊。

七、儿童肺炎的护理

孩子得了肺炎应及时诊治,重症肺炎需住院治疗,轻症肺炎是可以在家中进行治疗和护理的。

(1)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每天2-3次,开窗时要关门,避免对流风,室内温度维持在20℃为宜,相对温度55%-65%,为防干燥,可使用加湿器、温布等。否则痰液不易咳出。

(2)穿衣盖被不宜太厚,过热会使病儿烦躁,而诱发气喘呼吸困难,安静时平卧,如有气喘,可将病儿抱起用枕头、靠垫等物垫高呈半坐位,变换体位有利于减少肺瘀血,促进痰液排出。

(3)高烧时,需遵医嘱服退烧药,体温在38.5℃经上,每4-6小时服一次,大喝水,还可以采取酒精擦浴,冷水袋敷前额等物理降温法,但体质弱病儿不易。

(4)护理过程中,发现病儿烦躁不安,面色发灰,喘憋出汗,口周青紫,医院就诊,病近两周,仍发烧,病儿呼吸发吭吭声,不能平卧或说胸痛,可能合并脓胸。

八、饮食护理和食疗

1、婴儿应尽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可根据其消化功能和病情决定奶量和浓度,有腹泻者喂脱脂奶,呛奶病儿,可在奶中加婴儿米粉,奶变稠可减少呛奶。幼儿易吃清淡,易消化,富有多种维生素的饮食,如粥,面片,蛋羹,果汁等。恢复期病儿应给营养丰富,高热量的食物。

2、食疗

(1)柚皮糖

新鲜柚子皮1个,糖适量。

将柚子皮洗净,用小刀削下柚子内层,切成条,放入碗内,加适量糖,加盖,隔水蒸30分钟即可。

温服,每日2次,早晚各服1汤匙,连服5日,化痰、止咳、润肺、适用于小儿肺部感染所致痰多,咳嗽。

(2)杏仁梨:

新鲜大鸭梨1个,甜杏仁3-5粒,凉糖5克。

将鸭梨洗净,自靠近蒂部2厘米处横切一刀,切下部分留作盖用,挖出梨核,将甜杏仁去皮砸碎,连冰糖一起装入梨肚中,加盖梨盖,口朝上放入碗中,隔水蒸熟。

温服,每晚1剂,连服3日,见效后再连服2天。

清热止咳、理气化痰。适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咳嗽口干,痰稠不爽,全身燥热。

《儿童厌食》

一、症证概述

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病症。

二、症状

气阴两虚型:口干、多饮、不欲进食,皮肤干、大便干。

停食积滞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吐不消化乳块和食物、腹胀、手脚心热。

三、病因

引起厌食的直接原因是脾胃虚弱、乳食积滞、脾虚湿滞。

四、治病机理

中医以消食导滞、健脾燥湿、养胃育阴、健脾益气为主。

五、药物治疗

1、中成药

(1)宝儿康糖浆:补气健脾、开胃消食,渗湿止泻。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神经困倦。

(2)健儿消食中服液:适宜和于气阴两虚型

(3)小儿消积适宜和于停食积滞

(4)王氏保赤丸:消食导滞

(5)大山楂冲剂: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厌食

2、西药

(1)胃蛋白酶

(2)胰酶肠溶片

(3)乳酶生

(5)多潘立酮(吗丁啉)

六、更多中医知识

中医讲:“脾主运化”具体讲就是:人体吃掉食物后,先在胃部进行初步消化,然后通过幽门下输小肠进一步精细消化吸收,之后再由脾将已消化的饮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即营养物质);脾吸收精微物质后,一方面上输于心肺,化为气血营养全身,另一方面再直接将精微物质布散于各脏腑组织发挥作用。如果这种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强健,则精、气、血、津化生有源,表现为精力充沛、肢体强壮有力、面容红润,食欲旺盛,反之如果脾主运化的功能差,常表现为少食、腹胀、便溏等。

因此中医治疗小儿厌食以健脾益气,消食导滞为主。

七、儿童厌食症的护理

1、适当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及轻微家务,增加运动量可达到消耗能量,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的作用。

2、治疗引起厌食的慢性病,合理用药。

八、饮食调理及食疗

1、合理喂养,婴儿应以母乳为主,科学添加辅食,膳食色香味俱全,饮食多样化,以增进孩子的食欲。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定时定量,不偏食、挑食,餐前不给小孩太多零食和饮料,注意营养均衡。

3、营造有利的进餐环境,吃饭有稳定安静的场所和轻松愉快的气氛,吃饭时家长切忌批评训斥孩子,也不要逗孩子玩,更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

4、不强迫孩子进食,可采取“饥饿”疗法,要肯定和郑重地告诉孩子,如果他(她)无理由地不吃饭或不好好吃,只能等到下一顿饭时才有东西吃,两餐之间,不准自取任何食物。当未到下一顿饭时,孩子诉饿,家长切不可心软,经过一两次饿肚皮的经验后,孩子自然会好好吃饭。

5、食疗

(1)猪肚生汤

新鲜猪肚1个,党参30克,草莞仁5克,精盐,香葱少许。

将猪肚用清水加面粉揉洗干净,切成片,将党参用清水略冲后切片,将草蔻仁研成细末,将猪肚,党参,草蔻仁同入锅熬煮,熟后适量加精盐,香葱调味即可。

趁热服食,喝汤吃猪肚,每日1次,可分2次服用,每次服前适当加热,连服5-7日。健脾、益气,和胃。适用于小儿厌食症。

(2)鸡内金山楂粥

米克,鸡内金15克,新鲜山楂30克,白糖适量。

将粳米用水淘净,鸡内金洗净,晒干,研末,将山楂洗净切片,将粳米、鸡内金、山楂同放入砂锅内,加清水煮成粥,放适量的糖即可。

温服,每日1次,可分早晚2次服食,每次服前适当加热,连服5-7日。

健脾开胃,温中益气。适用于小儿厌食症。《儿童腹泻》

一、症证概述

儿童腹泻又称小儿肠炎,是由细菌,病毒或不明病因引起,以水样便或便次增多为主要特征。

二、中医与西医

中医:

伤食泻:症见大便夹食物残渣、腹泻、不思乳食。

风寒泻:症见大便清稀夹泡沫,腹痛肠鸣并伴有感冒症状。

湿热泻:症见水样便如蛋汤,日数十次,有黏液,小便短赤。

脾虚泻:症见食后作泻,久泻不愈,大便水样,带乳块和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

脾肾阳虚泻:症见大便溏稀,完谷不化,形体消瘦,四肢欠温。

西医:

常识判断:

伴有发热、腹胀、腹泻、呕吐、稀水样便。婴儿阵发性哭闹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精神萎靡。慢性腹痛反复发作。

三、病因

中医认为儿童腹泻主要脾胃虚弱造成,或因感受外邪,或因内伤饮食。

四、治病机理

中医以消食导滞,疏风散寒,清热利湿,健脾益气,补脾温肾为主。

五、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用药原则:止泻药+改善小儿脾胃功能类

1、中成药

(1)宝儿康糖浆:补气健脾,开胃消食,渗湿,止泻,适用于各种泄泻。

(2)保和丸:适用于伤食泻。

(3)健胃消食片:适用于伤食泻

(4)藿香正气水:适于风寒泻

(5)葛根芩莲片:适用于湿热泻

(6)红灵丹:适用于湿热泻

(7)小儿启脾丸:适用于脾肾阳虚泻

(8)附子理中丸:适用于脾肾阳虚泻

(9)右归丸:适用于脾肾阳虚泻

2、西药

一般用药有:妈咪爱、思密达、汉臣氏、合生元、小儿痢宝等等

(1)微生物调节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托尔胶囊、复合乳酸菌胶囊)

(2)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粉(思密达,主要成分硅铝酸盐)

(1)急性肠炎:思密达+汉臣氏或者小儿常乐康(两药必须间隔两小时服用)(2)慢性消化不良腹泻:小儿启脾片+小儿常乐康建议顾客:儿童出现腹痛,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然后采用正确的治疗。注意饮食均衡,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多进食油腻或生冷食物、零食或汽水。按时进餐,不要偏食或暴饮暴食。

注:婴幼儿腹泻应慎用抗生素,因对轮状病毒无效,反而抑制,肠道内正常细菌的繁殖。

六、更多中医知识

中医讲:“脾主运化”具体讲就是:人体吃掉食物后,先在胃部进行初步消化,然后通过然后通过幽门下输小肠进一步精细消化吸收,之后再由脾将已消化的饮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即营养物质);脾吸收精微物质后,一方面上输于心肺,化为气血营养全身,另一方面再直接将精微物质布散于各脏腑组织发挥作用。如果这种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强健,则精、气、血、津化生有源,表现为精力充沛、肢体强壮有力、面容红润,生肌旺盛;反之如果脾主运化的功能差,常表现为少食,腹胀、便溏等。另外,六淫之一的湿邪侵袭人体,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表现为泄泻、水肿等。

因此中医治疗以补脾温肾,疏风散寒,清热利湿,消食导滞为主。

七、儿童腹泻的护理

除就诊和服药时,在家庭治疗儿童腹泻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观察病情

要密切观察病儿便次,量、颜色、味道及性状,如腹泻次数仍不减少,不能正常进食,并伴有呕吐,哭闹、明显口渴,体温超过38℃等情况时,医院就诊。不可随便给患儿服用抗生素,慎用口服补液药物。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家长在给孩子喂食或护理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

3、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患儿食用的牛奶,奶具必须严格消毒,冲调奶粉的水应该是煮沸后的温开水。

4、注意患儿腹部保暖,如腹部受凉肠蠕动会更快,从而加重病情。

5、每次便后要用温水清洗患儿臀部,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洗净后涂擦油脂类药膏,以防臀部皮肤感染。

八、食疗

1、蛋黄油

新鲜鸡蛋10个。

将鸡蛋煮熟,去壳及蛋白,取蛋黄放小炒锅内,文火熬之,直到呈棕色液体状,待凉收入瓶内备用。

温服,每日1-2次,每次3-5日。

滋阴清热,养心安神。适用于小儿腹泻伴烦躁不安,手足心热,大便有臭味。

2、蒜头面

大蒜5瓣,面粉,精盐适量

将面粉加工成细面条,将大蒜洗净捣碎成蒜泥,加入适量精盐,置碗中待用,沸水将面条煮熟后捞出,直接放入盛有蒜泥和盐的碗中,加盖焖15分钟;揭盖后将面条、蒜泥、精盐伴均即可。

趁热将蒜头面1次吃完,每日1次,食后2小时内禁止喝水,连服3日。

杀菌、收敛。适用于小儿单纯性腹泻,对细菌性及病毒性肠炎均适用。

《儿童遗尿》

一、症证概述

指3周岁经上儿童睡眠中不自觉排尿,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与神经中枢功能失调有关。

二、症状

睡眠中排尿,俗称尿床。

三、病因

中医认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脾肺气虚、膀胱失约、肝经湿热、火热内迫是形成此症的主要原因。

四、治疗机理

中医以温补肾阳、培元益气、泻肝清热为主。

五、药物治疗

1、中成药

(1)金鸡虎补丸:补气补血、舒筋活络、健肾固精。(3岁服3粒,每加2岁加1粒)

(2)缩尿丸: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3)夜尿宁:温肾散寒、止涩缩尿。

(4)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5)健脾止遗片:健脾和胃、缩尿止遗。

(6)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

2、西药

(1)麻黄碱片

(2)盐酸丙未嗪

(3)甲氯芬酯(遗尿丁)

六、更多中医知识

中医讲:“肾主水”,指肾中阳气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功能,人体水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一个多脏参与的过程,而肾有司膀胱开合,控制尿液排泄的作用。一般肾阳气化主开,肾气固摄主全,开合适时有度,则尿液得以正常排泄,若肾之开合失调,或出现尿少、尿闭]或出现小便清长,以温脾肾,补中气,制约水道为主。七、儿童遗尿的防治

儿童遗尿分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隐性脊椎裂,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所造成的遗尿为器质性的,绝大多数为功能性的,多因精神因素或幼年时排尿习惯训练不当造成。

所以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后,消除精神的紧张,加强训练,预后效果都很好,决不可用羞辱或责打的办法纠正。

八、饮食疗法对小儿遗尿的作用及食疗

1、饮食疗法对小儿遗尿有较好的治疗和辅助作用。

(1)控制对遗尿有直接影响的食物的摄取量,如过食牛奶、巧克力、柑橘等。

(2)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喱、芥末、咖啡、浓茶和过香的调料,因小儿精神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刺激性食物会导致大脑皮层失调。

(3)家长要密切配合,不要限制患儿上午的饮水量,并锻炼患儿每日期至少一次憋尿至膀胱有微胀感。以锻炼膀胱的功能,午后4小时起,督促患儿控制饮水,不吃流食,晚饭少喝粥,少喝水,夜间定时叫醒患儿排尿,养成自觉起床排尿的习惯。

2、食疗

(1)肉豆粥

狗肉克,黑豆50克,盐适量

将铬肉洗净切小块,黑豆洗净,葱姜切段,将狗肉、黑豆、葱姜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炖至肉烂,再加盐稍煮即可。

温服每日1次,可做晚餐吃、也可常食。

补肾阳,止遗尿。用于小儿遗尿,神疲畏寒,小便清长。

(2)糖枣茶

绿茶10克,红枣15克,白糖10克

先将绿茶用开水冲泡10分钟,去除茶叶渣,再将红枣去核洗净,加清水毫升,加入适量白糖,煮沸15分钟,最后倒入绿茶中,调匀即可。

饮茶吃枣每日一剂,早晚2次服用,服前适量加热,连服数日。

健脾和胃,醒脑壮神。适用于小儿遗尿。

赞赏

长按







































白殿风病传染吗
白癜风医院合肥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fbao.com/jxjmycr/221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