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回国,倒了几天时差,赶忙出来冒个泡。
今天这篇文章是我认为优先级非常高的分享,虽然还有无数无数的主题和干货在排队,但是这一篇必须要先写——在旅途中,孩子突发疾病怎么办?
先容我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发生在我朋友身上惊心动魄的真实经历。
1.
朋友夫妻俩带着1岁的女儿,去泰国的华欣度假。这也是很多低龄儿童的父母会选择的旅行方式,海边休闲游。
抵达华欣的当天下午,一岁的芝麻突然撕心裂肺的大哭并蜷缩着蹲了下来,伴随着39度高烧。
对于平日不爱哭闹的芝麻来说,这显然非比寻常,而且最让人担心的是,孩子精神上明显的萎靡不振。
其实当过妈妈的都深有体会,发烧是低龄儿童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精神状态保持不错,就注意观察和做降温工作就好了。
但是一旦发现精神状态异常萎靡的话,就要提高警惕了。
夫妻二人察觉异常,按照前台的推荐,迅速开医院。
伴随着呕吐和高烧的症状,医生的初步诊断大致为食物引起的肠胃不适,并开了一些退烧和止吐药物,而未做其他判断。
带着稍许不安,他们回到酒店,决定遵照医嘱服用药物并继续观察。
服药后的芝麻渐渐睡熟了,但是夫妻二人却无法安睡。
芝麻妈妈联想到了之前育儿书上提及过的一个突发疾病:肠套叠。
他们立刻联系了国内医生亲戚,获得的建议是:虽然症状不明显,但是可以做B超来进一步确诊。
两个人立刻出发,找到当医院进行诊治并要求马上做B超。
得到的答复是:并没有很明显病症指向肠套叠,如果确实需要B超,必须等到第二天正常上班时间。
此时,孩子并没有明显的躁动和疼痛,而且多名医生给了相近的答复,换做大多数父母,应该就会安心的带着孩子回到酒店,等待第二天上班时间再来做B超确诊。
但是芝麻爸爸还是坚决不做任何等待,直接开车去曼谷,医院寻求帮助。
在路上,孩子的呕吐和疼痛愈演愈烈,频次和时间明显增加。
凌晨一点,医院,直接进入了抢救室做退烧和其他处置,但医生依然没有做出肠套叠的可疑诊断。
在夫妻二人反复坚持下,医院同意按照特例,紧急调集医生给孩子马上做B超。
而B超的结果,验证了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正确的,就是肠套叠。
随后芝麻得到了相关的治疗,很快就缓解了病症。
来自百度百科的词条: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急性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
这对夫妻,医院、几位医生都没有给出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常识、对孩子的了解和观察、以及发动所能触及的医疗资源,果断的在肠套叠的黄金12小时内获得了最佳治疗。
2.
这个经历,并不算是普遍现象,但却是一个危机处理的典范。
大多数在旅途中,我们要处理的疾病类型并没有如此的惊心动魄。
这些年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那就让我先从一些常见疾病说起吧。
1.发烧
这个毋庸置疑的荣升为TOP1。
虽然我们知道有时候发烧是对孩子的保护和免疫力的增强,但是依然每次还会神经高度紧张,因为发烧,也代表着身体某种程度的预警。
这一年多来巴乔发烧过一次,就是在刚刚抵达阿姆斯特丹的第一天,直接中招。没有给他吃药,就是多喝水,贴了一个也许只能安抚我自己情绪的退烧贴,睡了一觉第二天就好了。
只要清楚了发烧的原因,发烧就不可怕了。
旅行时,我们往往接触到新的环境,不只是空气新鲜,细菌和病毒也是相当的新鲜!
所以宝宝会用发烧去抵抗新物种的侵袭,大家不用太担心。
但是如果遇到类似芝麻的状况,不仅发烧而且精神状态非常差,还伴有非常规感冒症状,就要提高警惕了。
2.喉咙肿痛、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这一类病症往往会跟随者发烧一起登门拜访。
我们这一年身体状态还成,基本没有经历过,但是巴乔在四岁之前,可是基本每个月都整点动静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的增加,这些病症也越来越少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往往是不给孩子吃药的,只是在高烧不退的情况吃一些退烧药。
我会常备压舌板,随时看看他喉咙的红肿情况,来判断病情加重还是减轻,同时判断是否有扁桃体炎症及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可能。
3.过敏
巴乔属于过敏体质,也有过过敏性鼻炎的经历,然而过敏原往往不能全部被查出,总是有新的可能。
在花粉过敏盛行的日本,巴乔也中招了。
每天晚上,身上都会一片片的起皮疹,第二天自己又消除了。
没有给孩子擅自吃药,只有在特别不适的时候,给他涂抹一些木瓜膏止痒。也不知道是真的有效,还是心理作用后减少了频繁抓挠,反正蛮快就消了。
4.蚊虫叮咬、湿疹等皮肤问题
外界环境变化,微生物也跟着发生不同,皮肤敏感的人往往也会跟着发生反应。
这次在克罗地亚,我和巴乔手臂、腿上都起了一些疹子,而且还不太容易消退。
治疗常见的一些皮肤问题的药物,也是我们的常备药物,同时注意皮肤保湿。
5.肠胃不适
水质和食物的变化,会偶尔带来腹泻或者便秘。
这一年,巴乔应该有拉过一两次的肚子,但是体质不同,可能很多其他的小朋友就会频率多一些。
常备一些止泻、通便的儿童药物,最关键还是要多补水!
6.眼部疾病
巴乔平时在家偶尔会眼睛红肿、有血丝、发痒和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大多数属于细菌性的结膜炎,一般会滴一些常规眼药水几次就好了。
孩子有时候手部不够卫生,又喜欢揉眼睛,所以眼部也比较容易感染细菌或者病毒。
有时候还会是过敏造成的。
所以抗过敏的药物和眼药水也是我的必备。
7.外伤
巴乔很顽皮,所以上蹿下跳疯狂奔跑后引发的皮肉伤都是家常便饭。
在奈良,还被小鹿扑倒了,嘴巴正好磕到石头上,鼻子和小嘴都哗哗流血。
幸好日本的便利店很方便找到,马上买了应急药物,做了消毒和简单处理。
自那以后,清洗伤口的消毒药水,也是我的常备药物了。
同时,看起来再温顺的动物,也会有兽性。
与动物接触时,安全的互动距离和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
一边伤心的哭,一边也无法理解自己好好的走路,为什么那头公鹿末,莫名其妙地跑过来袭击了自己。
8.高原反应
我一般在海拔米以上就会有一些反应症状了,比如头痛、呼吸加速等,所以我也特别注意孩子的高反情况,暂时没有带他去过过高的地方。
儿童往往比成人反应会更加明显一些,头痛、倦怠、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
选择旅行地的时候,可以由低到高慢慢爬升海拔,发现不适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同时保证休息观察症状,及时就医。
9.中暑
我们有过多次高温徒步的经历,虽然巴乔没有明显的中暑,但是有表现过疲惫和食欲不振。
我们经常说的中暑症状一般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所以旅途中保证好休息、补充水分、减少高温环境下的运动都很重要。
10.晒伤
孩子皮肤娇嫩,如果晒微敏感一些的可能更容易出现晒伤问题。
轻薄的防晒外套、帽子、墨镜也是出行必备。
巴乔对防晒霜普遍过敏,大多数时候都无法涂抹,只能靠物理措施来保护。
留意很多防晒霜的保护时间有限,需要多次涂抹。
11.涉水问题
这部分也需要提醒大家尤其注意,尤其是酷暑当即我们经常带着孩子去玩水。
接触水上项目,尽量还是要穿救生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