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志清,精神查,呼吸平,咽部充血,扁桃体未见明显的肿大。双肺呼吸音未见明显异常。心“-”腹软,肝脾未触及。双肾无叩击痛。四肢活动可。
X线检测:腰椎侧弯、生理曲度稍变直。
中医诊断:遗尿病
中医证型:脾肾不固证
西医诊断:遗尿
肾主水,司二便。下元虚寒不固,遗尿。脾主运化,脾气虚,运化失常,故厌食。
补肾缩泉健脾遗尿
缩泉丸加减
乌药3g益智仁10g山药10g山萸肉10g茯苓10g
石菖蒲10g白术6g桔梗10g金樱子10g
桑螵蛸10g黄芪15g浮小麦10g煅龙骨15g.
7剂冲服,一剂分2次服用,每次50ml,早饭前、晚饭后半小时各服一次。(配方颗粒)
0822复诊:遗尿明显改善,一周尿床一次,汗多,大便1-2天/次,纳眠可,舌淡,苔薄,脉缓无力。证属脾肾气虚。治疗健脾益肾固泉敛汗。上方加浮小麦10克,继用7剂。
0829复诊:本周因使冰激凌而尿床一次,舌淡苔白脉沉。
宗效不更方,继用上方7剂,巩固疗效。
0905复诊:本周无尿床。汗多,舌淡苔白脉沉。再服用上方7剂。然后停药,以观后效。近日随访,未见发作。
遗尿症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一种小儿时期常见疾病,多与遗传因素、精神因素、泌尿系统解剖或功能异常和睡眠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大多数遗尿症为功能性异常,少数为器质性病变所致。但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遗尿症多见于隐性脊柱裂。隐性脊柱裂简称“隐裂”,它是先天性椎板发育不良闭合不全的一种畸形,1或几个椎体的椎板缺损。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正常男女儿童在7岁时X线平片检查,隐裂发生率分别为9%左右。医院对例遗尿患儿经X线检查,发现隐裂45例,占总病例数的22.05%。隐性脊柱裂患儿一般无临床症状,少数病人表现为腰困不适,尿床等,其发生原因是腰骶部缺损区有异常的纤维组织自皮下伸入椎管,与脊膜或椎管内的神经组织粘连,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脊髓上移,这部分的神经被牵拉或受压.使脑脊液和血液循环供应不良.而出现功能障碍,出现马尾神经受损症状,引起遗尿、夜尿症状。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上通于脑,脑为髓海.先天肾气不足,骨髓不充,骨质发育不良以致腰骶椎板闭合不全而引起隐裂畸形。中医学认为遗尿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尤以肾阳、肾气之功能密切相关。肾为先天,职司二便,膀胱主藏溺。肾阳不足,下元虚寒,气化不利,闭藏失司,膀胱失约而发生遗尿。关于器质性原因所致遗尿症的治疗,临床文献报道甚少,其治疗较为困难。对于隐裂所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较重者,可采用手术方法切除伸入椎管内的纤维韧带和比较紧张的终丝,以缓解对马尾神经的受压,从而缓解临床症状,但此类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并易损伤马尾神经而致症状加重。采用中西药物治疗收效甚微。
本案为肾气虚弱,膀胱虚寒所致。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足则膀胱虚寒,气化失司,以致小便频数、遗尿不止。治宜温肾祛寒,缩尿止遗。方中益智仁温肾固精,缩小便,为君药。乌药行气散寒,能除膀胱肾间冷气,以止小便频数,为臣药。君臣相配,收散有序,涩而不滞。佐以金樱子、桑螵蛸助益智仁固精缩泉;佐以山药、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佐以石菖蒲醒神,桔梗提气。使以龙骨、浮小麦敛汗。诸药合用,温肾祛寒,缩尿止遗。本方温中兼补,涩中寓行,使膀胱约束有权。通过治疗观察发现先天性隐性脊柱裂所致的遗尿症,经药物治疗效差,可应用激光穴位照射诊疗。
作者简介:朱富华,医学硕士,二级主任医师,留日研修生,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深圳市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出诊地点:深圳医院(宝安区来安路99号)儿科。出诊时间: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和周四全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