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昨天从幼儿园回来,就开始流鼻子,奶奶说早上送到学校还好好的,看来是在幼儿园感冒了,为了不传染其他宝宝,也为了让她休息好早点康复,我们给她请了假,在家休息两天。
孩子的免疫功能没有发育完全,抵抗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细菌的侵害。小朋友们初次参加集体生活,家长要警惕以下几种传染病的侵袭哦。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最爱挑6月龄~5岁的小宝宝下手,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部分病例无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等症状。
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
2.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而引起,因为多发于秋冬季,所以被称为“秋季腹泻”。
与普通拉肚子的不同之处在于,秋季腹泻往往起病急、症状重、时间长、易脱水,而年龄越小,症状越重。
其中6月龄~2岁婴幼儿感染后病情最重,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腹泻和脱水等。
患病初期,症状常以发烧、呕吐为主(可持续2~3天);随后出现频繁、大量的腹泻(一天大便次数可达5~10次),便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
3.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为高发人群,学校易聚集暴发。
如果宝宝只是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可能是普通感冒,在家休养即可。
但如果除了打喷嚏、流鼻涕,还有以下4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流感:
宝宝发烧快、烧得高,体温往往会快速达到39℃~40℃,高热一般可持续3~5天;
宝宝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全身酸痛、乏力;
宝宝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幼儿园里或者家庭成员中有流感疑似患者。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一种由病毒引发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侵袭对象以2~10岁的儿童为主。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根部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并有明显的压痛。此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间断性。
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不可怕,但是随之一起出现的并发症如睾丸炎、病毒性脑炎、胰腺炎、心肌炎、肺炎等,万万不可大意。
5.结膜炎
结膜炎种类很多,一般归为病毒感染型、细菌感染型和过敏型3大类,幼儿感染的病例也很多见。
病毒性结膜炎:大多具有自限性(一般5~7天左右就能自愈),无特效药,家长只要做好护理,比如避免宝宝频繁揉搓眼睛、及时清理眼部分泌物等。
我们常说的“红眼病”,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就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流行性眼病。虽然这种结膜炎算不上多严重,但因为传染性很强,所以很容易引起家长恐慌。
细菌性结膜炎: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抗生素的滴眼液或口服抗生素来治疗,千万不要擅自用药。
过敏性结膜炎:找出过敏原并加以回避,必要时由医生判断是否给予抗组胺药物来进行缓解。
幼儿园一个小班20多个宝宝,而带班的只有2位老师,得照顾这么多宝宝的吃饭、喝水、换衣服、上厕所、午休,还得安抚哭闹的宝宝,而且老师们普遍都是教育师范类专业毕业,很多带班的老师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很多的带娃经验,所以宝宝生病以后让老师照顾也是不妥的,把宝宝的身体养好,才能茁壮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