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结膜炎传染
慢性过敏性结膜炎
慢性结膜炎用药
变应性结膜炎
淋菌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用药

炎炎夏季,这些儿童高发的疾病你了解吗

夏季气温高,多雨,湿热,是儿童疾病的多发季节,相信广大宝爸宝妈们一定很关心夏季宝宝们的健康!那么夏季有哪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呢?大部分初为父母的年轻爸爸妈妈们可能只了解个别的诸如水痘这些夏季常见儿童疾病,而其它的却不是很清楚了,那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夏季儿童疾病的预防吧。

一、夏季传染病盛行

(1)水痘的预防

  水痘主要是一些痘类之类的病毒引起的一些原发性的感染,主要是以全身的疱疹为特征的一些即兴的皮肤病,常见的主要是儿童患有一些高传染性,高度的传染性一小区的流行,以后能够获得一些重视,每一时刻的皮疹的特点的,主要是批准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呢,发生的症状也是比较好关键的。

  有疼痛和一些骚痒的症状同事那水洞的主要是为良性的一些自限性的疾病应该隔离花儿注意护理预防一些并发症发生后的可以无偿献血,口服一些药物及时治疗有高热的患者,应该得注意保健。

  1.隔离水痘患者

  VZV感染发病后临床表现为水痘或带状疱疹,但两者的主要传染源均是水痘患者,隔离水痘患者是预防VZV感染的关键。水痘患者对儿童传染性很大,对水痘患者的传染源管理应包括呼吸道隔离和接触隔离。患者的隔离期应自出疹开始到出疹后6天,或隔离至全部水痘疱疹干燥结痂为止。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此前不得入托或入学;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玩耍接触,并防止其与易感孕妇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应消毒。易感者接触后应检疫3周(可自接触后第11天起观察)。

  2.切断VZV感染的传播途径

  应加强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或紫外线照射室内进行空气消毒。接触患者后彻底洗手,是预防VZV在医院内感染流行的简便有效措施。

  对于未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孕妇、儿童与免疫功能低下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免疫保护措施,避免发生胎儿畸形或重症水痘感染

(2)手足口病的预防

  最近几年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很高,这给很多家长感到担忧,不知道如何应对儿童手足口病。为了避免手足口病对儿童健康的威胁,各位家长朋友一定要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就给大家介绍这个问题。

  手足口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朋友一定要重视。该病儿童最容易感染。现在医学方面还没有很专业的预防方法,但是也有一些方法能够预防。

  首先是要有一个很强的预防疾病的卫生习惯。父母要对小孩子加强卫生的教育,做到吃饭前后都要洗手,刷牙,洗澡。经常要做到,多喝些开水。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剩饭在吃之前最好是要再热下。

  其次,在3岁以下的小孩子,父母要照顾好,不要让小孩子随便的摸爬去动些不干净的物体,更不要让他随便吃些不干净东西,东西不能随便放到嘴里去。

  还有,父母不要经常带着小孩子去挤公交车,或者的去那些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还要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让孩子休息好,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最主要的还是要观察小孩子的健康情况,要是发现小孩子有了发烧,出现疹的时候,就要赶紧带着小孩子医院去治疗,积极的配合治疗,要是小孩子是还是学生的时候,就要及时的告诉学校是老师,在没有治疗好以前,最好不要去学校,避免传染给其他的同学。

  最后是要做好家庭的卫生,室内室外都要做好,家里的垃圾卫生及时的打扫。屋里面尽量多通风,衣服被子都要经常的去晒。做到了这些。一般是不会再传染给小孩子手足口病的。

二、肠道疾病

1.肠道疾病患者一般从每年的五六月份就开始增多,七八月份达到高峰。

  今年五月刚开始,气温越来越高,为各种病菌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这也是造成近期肠道疾病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

  2.常见夏季肠道传染病有

  手足口病、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乱、腹泻、病毒性肠炎、伤寒、甲型和戊型肝炎等。

  3.肠道疾病主要的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即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

  4.肠道疾病的潜伏期一般为几小时至数天,多为3至7天。

  5.主要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黏液便或脓血便,可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表现。急性痢疾严重腹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甚至低血压与周围循环衰竭。慢性痢疾可并发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

  6.小编提示

  消化道疾病发病原因复杂,很多疾病都会有相同的症状,不经医学检查往往不能判断病因,盲目治疗非但不能缓解症状,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严重的会威胁生命安全。因此,一旦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症状时,不要自行吃药,医院就诊。及时就医才是对付疾病的最好方式。

  小儿夏季最忌讳冷的、热的、油腻的一起吃;饭前吃水果、冷饮的习惯,容易导致孩子正餐吃不下去,打乱了吃饭规律,造成孩子消化液分泌失常。此外,为了儿童健康,家长要合理掌握孩子“进口”的冷饮数量,不能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

  7.夏季牢把“病从口入”关

  小编提示

  肠道疾病发病急,并且常造成许多人同时患病。要预防肠道传染病“病从口入”,主要的方法有:

  ①食品采购中,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

  ②烹调时,炊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下厨者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③在饮食中,要合理膳食,坚持做到“五不”,即:不喝生水,不吃呛虾和虾,不进食无证不洁食品,不吃变质食品,不生食海鲜水产品;

  ④保持生活环境卫生清洁,消灭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蚊蝇、蟑螂等害虫;

  ⑤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体力,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

  ⑥家中有吐泻、医院检查,确诊病人宜留院隔离治疗,直至医生允许出院为止。家中病人用过物品用具特别是餐具、衣物应单独洗涤,用速消净、漂白水等进行浸泡,对污染的物件、地方进行消毒。尤其是要注意家中婴幼儿保育喂养卫生,及时妥善处理婴幼儿粪便。

  目前正值传染病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一旦爆发就会迅速蔓延,三人及三人以上的患者发病为集体食物中毒。患者患病后,医院进行诊治,如发现特殊传染病要进行隔离治疗。

三、呼吸道疾病

1.虽然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多发期在秋季,但由于夏季天气闷湿燥热,儿童厌食,体内消化酶分泌少,机体自我保护机制功能降低。还有儿童本身自身免疫力就差、身体各组织发育不完善、室内外气温差别大等等因素,这些都容易造成儿童呼吸道疾病!所以说,在夏天对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也不容忽视。

  2.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由于病菌在呼吸道内引发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分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类疾病中,主要包括

  A.扁桃体炎,其主要表现为扁桃体肿大、化脓;

  B.急性咽炎,孩子会出现咽部充血水肿、进食困难、流口水、哭闹等情况;

  C.急性感染喉炎,会出现喉鸣甚至呼吸困难。

  D.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多痰、气喘、发烧等,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心衰和呼吸衰竭,从而造成中毒性脑病。

  E.一般来说呼吸道疾病都会有一些比较相似的症状,比如咳嗽、嗓子疼、鼻塞、流涕、发烧等表现。

  3.对于幼儿来说,有两种比较特殊的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a.疱疹性咽峡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咽痛、流涎、拒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数个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由于疱疹非常疼痛,患儿常哭闹不安,几天不能进食。

  b.咽结合膜热是另一种夏季多发的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

  这两种疾病均为病毒感染引起,临床治疗主要针对发热,可选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枕等,还可以口服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退热药,也可口服一些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等,一般不用抗菌素。同时家庭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让患儿充分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的半流食,不要吃过热的食物,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或出现其它合并症,一般1-2周就可自愈。

  4.小编提示

  避免和减少呼吸道感染疾病,最根本的‘招数’。

  a.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千万不要忽视夏季的身体锻炼,3岁以上的儿童可以在早晚时间到附近公园等地方进行快速走或散步等适当活动;

  b.注意培养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

  c.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d.平时室内空调的温度不要过低,与室外的温差最好不要超过10℃;

  e.饮食上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也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C来增强抵抗力。

疱疹性咽峡炎

宝宝夏季常见疾病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症状:

1、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

2、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

3、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1~5日内愈合。

治疗:

1、小编建议,当孩子患疱疹性咽峡炎时,应多饮水有利于降温。

2、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3、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

4、给孩子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尤其是不能吃过热的食物。

5、为防止继发感染,在治疗期间要避免淋雨、过度疲劳,一定要让孩子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可选用淡盐水漱口。

预防:

1、平时,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

2、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

3、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暑热症

宝宝夏季常见疾病还有暑热症。“暑热症”医学上称它为小儿夏季热,它主要在炎热的夏天时发生,并不是宝宝感染了病菌而发烧,而是因外界环境升高而致使体温上升,所以也有人叫它“夏期高体温症”。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天气愈热,热度愈高。时间持续1-3个月之久,一直到天气逐渐凉爽了才自然告退。

症状:

1、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

2、疾病初起,暑伤肺胃,实证为重,可见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等症。

3、除暑热症的典型表现外,还可见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大便稀溏等症。治疗:宝宝暑热症可用温水擦浴或浸浴,每天给患儿擦浴或浸浴2~3次,每次20~30分钟。对于高热患儿,可用白酒擦浴。

食疗法:

1、绿豆和扁豆各15克,糯米50克。二豆加水煮至快熟时放入粳米共煮粥,加少许白糖后服用。

2、取鲜荷叶半张,太子参15克,粳米克,加水同煮粥,粥熟弃荷叶,分两次服用。

3、鲜荷叶半张,薏苡仁20克,粳米50克,共煮粥,粥熟去掉荷叶,加少许白糖即可服用。此方适用于舌苔腻者。

4、荸荠克,金银花25克。荸荠去皮捣烂,取汁与金银花共煎沸,代茶饮。

预防:

1、天热时不要给宝宝穿着太多或太厚,以免影响身体散热,注意调节环境温度,如使用空调器或去凉爽的地方居住;

2、宝宝发烧时,在确定暑热症后马上安置在室温22℃-25℃的房间里,给宝宝洗温水浴也有降温效果,但要注意水温要比体温低3℃-4℃,每次20-30分钟,每天洗2-3次;

3、注意给宝宝喝一些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水等饮料,补充体内失去的水分,给予清淡饮食;可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清暑益气、养阴清热的防治暑热症的中成药或药膳。

空调病

宝宝夏季常见疾病还有空调病。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生活的宝宝,因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且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

症状:

1、宝宝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

2、主要表现为容易疲倦,大便稀薄,食欲不振,经常腹泻,反复感冒等。

3、身子较弱的宝宝在空调房里呆久当宝宝患上“空调病”后,甚至容易引发敏性鼻炎、结膜炎等病症。

治疗:

1、首先,要抓紧第一时间。宝宝夏季遭受“人造风寒”之后,总会有一些迹象,如流鼻涕、鼻塞、咳嗽、发烧等。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应及时给宝宝用药,控制住病情,不要任其发展。

2、其次,要帮助宝宝出汗。宝宝因突然着凉引发热感冒,民间的说法是“憋住汗”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让宝宝出汗。多给宝宝喝水,最好是白开水和淡盐水,能帮助宝宝出汗。

预防:

1、温度适宜一般,空调温度在25~28度比较适宜。在气温较高时,可将温差调到6~7度左右;气温不太高时,可将温差调至3~5度,空调的风速不宜过强。宝宝先进入房间后再打空调,要出去时应先关好空调等室温接近常温后再出去,宝宝一定要避免频繁的进出。

2、经常通风应经常开窗换气,以确保室内外空气的流通。通过开机1~3小时后关机,然后打开窗户将室内空气排出。有新生宝宝的家庭,使用空调时,至少打开一扇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时刻保湿宝宝的皮肤水分调节能力远不如成年人,所以就更难适应。有婴幼儿的家庭如果要使用空调,首先要多给宝宝喝水,同时要人为适当增加室内的湿度。办法有3种,可以使用加湿器、屋子里摆放一杯水或摆放一些水生植物、经常开窗换气等等。

4、衣着合理小儿皮肤娇嫩,出汗较多,服装用料应具有柔软、吸湿、透气性好和洗涤方便的特点,以浅色的纯棉、纯针织品为宜。在空调房里宝宝衣服要比成人多一件。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白癜风初期怎么治
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fbao.com/mxjmyyy/246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