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讲,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抽动症,主要是因为脾虚肝亢,升降失常所致。
一方面,现在的孩子普遍喜食零食饮料,脾胃功能易受损;
另一方面,肝为刚脏,小儿肝常有余,若情志不遂,肝失条达,就容易出现肝风内动的症状。
这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如果肝失疏泄,脾运受滞,湿聚成痰,日久化火,就会引动肝风,出现抽动症!
有家长可能会问,我从网上看了好多病例,
好多孩子都是先眨眼啊,这是为啥?
这是因为,肝开窍于目,肝风上扰,眼部最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啊“眨眼”可以说是抽动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了。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针对肝风内动这一病机,我常用“升降制动汤”来治疗孩子抽动症。
这个方子由升降散、牵正散、芍药甘草汤三方化裁而成。
方中僵蚕、蝉蜕能够化痰息风,祛风止痉;
茯苓、白术则是健脾益气的要药;
天麻、蜈蚣、制白附子、谷精草、防风共同平肝息风;
白芍柔肝缓急,甘草调和诸药。
这样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上下气机调达,孩子的抽动症状就能逐步减轻了。
比如这个女孩子,
家长找到我时,孩子已经眨眼2年了,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眨眼,曾在眼科诊断为结膜炎,经点眼液治疗效果不佳。
医院,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抽动症,予以药物治疗,症状虽有缓解,但停药后又反复发作,并出现吸鼻、咧嘴等症状。
刚见到她,小女孩面色发黄,纳差,身材瘦小,大便干结。
家长说平时喜欢吃零食冷饮,爱看电视玩游戏。
望诊发现舌质淡,苔白,脉细数;诊断为肝风证;后辨证为脾虚肝亢,升降失常。
遂以升降制动汤加减:炒僵蚕,蝉蜕,天麻,酒白芍,制白附子,蜈蚣,辛夷,谷精草,防风,炒白术,茯苓,甘草。嘱其服用中药的同时,注意少饮冷饮,少食零食,少看电视,禁玩电子游戏。
后复诊,眨眼、吸鼻、咧嘴症状均有减轻;舌脉也有所好转,继以原方加减。
第三次诊时,眨眼已明显减轻,吸鼻、咧嘴已消失,但出现夜寐不安,心烦易怒等肝火旺盛症状。
遂改用疏肝息风之剂:柴胡、半夏、黄芩、白芍、天麻、白附子、僵蚕、穿山龙、蝉蜕、栀子、豆豉、甘草。后随访,孩子各种抽动症状悉数消失。
由此案例可见,抽动症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
临床当以健脾益气,平肝息风为大法。
用药时则要审因论治,随证加减!
生活中家长们不必因此忧虑,只要抓住病机,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