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结膜炎传染
慢性过敏性结膜炎
慢性结膜炎用药
变应性结膜炎
淋菌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用药

全国爱耳日重视听力健康,从科学预防开始

今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年底,中国残疾人总人数为.4万人,占总人口的6.16%;其中,听力残疾排第二位,达到.2万人。如何才能有效降低听力损害或听力残疾的发生率?

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苏洁明表示,听力残疾对个人、家庭及社会会造成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普及听力健康知识,增强全民听力健康意识,才能更有效降低听力损害或听力残疾的发生率。今年的主题强调了科技在听力保健、听力康复中的重要作用。苏洁明介绍,科学预防从新生儿做起,新生儿听力筛查在我国已开展20余年,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听力言语残疾的7岁以下儿童人数约为80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目前广州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5%以上,该院筛查率近年均超过99%。孕前、产前的科普教育、耳聋基因筛查的逐步推广等一系列措施,可使听力障碍预防提早到孕前、产前。她建议,听力筛查异常或耳聋基因异常的新医院指导意见进行听力复查及定期随访,一旦确诊听力损害,需及早干预治疗。

苏洁明表示,3岁以前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期”,有残余听力的婴幼儿应及早佩戴助听器,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推广和成熟,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儿也能获得听觉康复的机会。早诊断、早干预能使听力损害儿童最大限度接近或达到正常同龄孩子的言语发育水平,使其获得学习交流能力。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突然出现听力减退时,应及早就医,大部分使用药物治疗后,听力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若出现不可逆的中重度听力损害,影响到日常交流的,建议佩戴助听器,以避免因听力障碍导致的沟通障碍或老年痴呆发生率增加。

苏洁明表示,在任何年龄阶段,我们都需要重视听力健康。一方面,要了解听力损害的高危因素,如:噪声、耳毒性药物、放射性物质、病毒感染、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反复发作的中耳炎症等,尽量避免接触损害听力的高危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若出现听力异常、耳鸣、辨音异常等情况时,需及早就诊,进行科学治疗。

苏洁明提醒,孕前产前准爸妈要注意一些听力损伤高危因素,有以下高危因素的宝宝需注重听力筛查及随诊,即使听力筛查通过,也建议3岁前至少每年随访1次。家长可带宝宝到该院耳鼻喉科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婴幼儿听力诊断。据介绍,听力损伤高危因素包括:孩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家族中曾有人发生永久性听力障碍;母亲孕期曾有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等引起的宫内感染;孩子有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孩子出生体重低于克;出生时有高胆红素血症,且需要换血治疗;新生儿患过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窒息史;早产(小于35周);新生儿使用呼吸机超过48小时;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或滥用药物和酒精等。

文:番禺融媒记者陈晓通讯员赖肖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fbao.com/mxjmyyy/1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