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经常眨眼挤眼是正常现象吗?有很多家长会忽视这个问题,认为可能只是小孩活泼调皮、小动作多。当眨眼挤眼的情况渐趋频繁,家长大多会带孩子到眼科就诊,并多半会被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部分孩子通过滴眼药水可以缓解症状,但不久后可能复发甚至加重。事实上,小孩可能是患了抽动障碍这个疾病。
结膜炎
症状: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结膜充血、水肿,眼睑沉重,分泌物增多。
治疗:不要遮盖患眼,以减少细菌的繁殖;使用抗菌或抗病毒滴眼液可缓解症状及治愈。
预防:结膜炎多是接触传染,应勤洗手,切勿随意揉眼;毛巾、手帕、洗脸盆等要与他人分开;在风大、尘多的环境下要注意护眼,以防引起结膜炎;减少使用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会对眼睛造成很大的刺激;注意小孩的睡眠质量,合理的睡眠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也可以起到护眼的作用。
结膜炎的临床表现只有眼部的局部症状,如眼睛频繁眨动、瘙痒、充血、眼干、灼热感等;眼科检查如裂隙灯下检查结膜可明确诊断;使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可治愈。而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不仅仅只有频繁眨眼,甚至伴有其他面部、肢体不自主抽动以及情绪问题。经眼科检查排除结膜炎等眼科相关疾病后,应考虑孩子是否患上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
症状:头面部、躯干、上下肢肌肉不自主、快速、短暂及重复的抽动眨眼、挤眼常为抽动障碍的初期症状,可伴努嘴、皱鼻、扭颈摇头、耸肩缩背、清嗓或干咳等症状,病程较长,病情时轻时重。部分孩子同时患有多动症。
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得了抽动障碍就见不得人,也有的觉得,孩子经常眨眼挤眼只是小毛病而不必太重视,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对的。面对抽动障碍的症状,家长不能消极逃避,及时求医才是正确的做法。家长应知晓抽动障碍患儿所表现的症状是疾病本身的病态表现,而不是患儿调皮或有意所为,不应打骂,也不可因患病而过分迁就。
治疗: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有中西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心理行为干预。其中,西药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家长往往因为孩子不能承受而放弃治疗。针灸在治疗抽动障碍的效果显著,采用体针、头针、耳针、电针等综合方法,作用持久,无副作用。
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切勿让患儿进食甜食、辛辣刺激及碳酸饮料,平常注意休息,不宜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面对各种考试、比赛精神压力大的环境下症状会加重,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正确认识抽动障碍,积极配合治疗,才是最好的选择。
“医院
儿童针灸专科门诊
专家团队
鲍超主任中医师
门诊时间:每周一、三下午,二、四上午,五全天
就诊地点:14诊室
李建兵主任中医师
门诊时间:每周二、四、六上午
就诊地点:10诊室
李彦彩副主任中医师
门诊时间:每周一、三、六上午,二、四、五下午
就诊地点:14诊室
儿童针灸夜门诊
门诊时间:每周一、三、五17:30-20:00
就诊地点:14诊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稿:Fal
编辑:杏林晓风
审核:景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