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是什么病?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疑问?
有的家长就上网一查:婴幼儿死亡率10%。肺炎球菌脑膜炎、患儿年龄4天者死亡率较高。10%~20%的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常见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听力丧失、智力倒退、癫痫、语言能力延迟、视力障碍、行为异常等!!对的,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90%的化脑为5岁以下小儿,1岁以下是患病高峰。起病的时候都是比较急的,而且病情重,危害大。
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症、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特征,随着脑膜炎球菌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接种和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典型表现
1、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随病情加重。患者逐渐从精神萎靡、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30%的患儿有惊厥发作,脑膜双球菌感染有瘀点、瘀斑和休克。
2、颅内压增高症:剧烈头痛,晨起明显,哭闹、咳嗽、大便用力口改变头部位时加重,婴儿则有前囟门饱满或隆起、颅内增宽、头围增大,头痛时出现以手击打头部,也可出现中枢性呕吐,较频繁,呈喷射性。严重者合并脑疝,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和呼吸不顺等。
3、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凯尔匿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
非典型表现
三个月以下患儿起病隐匿,常见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而被忽略。表现为体温升高或降低,甚至出现体温不升,面色青灰,吸吮力差、拒乳、呕吐,哭声高尖,两眼凝视,前囟门饱满、张力增高,头围增大或颅骨裂缝开,不典型性惊厥发作。由于颅缝及囟门的缓冲作用,使颅内压增高症与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早期诊断是保证患儿获得早期治疗的前提。凡急性发热起病,并伴有反复惊厥、意识障碍或颅压增高表现的婴幼儿,均应注意本病可能性,应进一步依靠脑脊液检测确立诊断。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典型病例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混浊似米汤样。然而,对有明显颅压增高者,最好先适当降低颅压后再行腰椎穿刺,以防腰穿后脑疝的发生。
如何治疗?
遵医嘱予抗生素治疗
化脑预后严重,应力求用药24小时内杀灭脑脊液中致病菌,故应选择对病原菌敏感,且能较高浓度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急性期要静脉用药,做到用药早、剂量足和疗程够。
肾上腺皮质激素不仅可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产生,还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常用地塞米松,必须在首剂抗生素应用的同时使用地塞米松。对新生儿非常规应用皮质激素。
王小五
医生,这种病如何护理比较好呢?
李医生
首先,多注意小孩生命体征,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避免病室内嘈杂声,对患儿的一切操作要动作轻柔,避免刺激。颅内压增高者抬高头部15°到30°,保持中卫线,避免扭曲颈部。有脑疝发生时,应选择平卧位、呕吐时需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王小五
如果发烧怎么办?
李医生
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出汗后及时更衣,体温超过38.5℃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可予大黄15g虎杖30g加入乙醇中浸泡后穴位贴敷,贴敷于大椎、曲池、风门穴,以减少大脑氧的消耗,并记录降温效果。
王小五
如果小孩抽搐了怎么办?
李医生
我这里有惊厥发作的处理方法,你可以看看。遇到小孩抽筋,你能做到像医护人员一样救援吗?
王小五
那吃东西要注意什么吗?
李医生
尽量吃高热能、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可予米汤、金银花茶、鱼腥草瘦肉汤等以清热,餐后保持口腔清洁。少量多餐,以减轻胃的胀饱感,并防止呕吐的发生、注意食物的调配,增加患儿食欲、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并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王小五
好的,如果出院回家了,如何预防?
李医生
不要让孩子感冒,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千万不要拖,早发现,早治疗。王小五
谢谢李医生!
李医生
不客气!
温馨提示:虽然化脓性脑膜炎发病时病情严重、危害也比较严重,但是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做好预防和护理,能很好减少带来的危害。
附中医调理
可以分为热在卫气行,热在营血型与正虚邪恋型。
热在卫气行:可予中药调理已清热透表,燥湿解毒为治疗大法,方子可以用黄连解毒汤加减。中药包括:黄连,板蓝根,黄芩,大青叶、黄柏,金银花、炒栀子,木瓜,牛膝,生石膏,生甘草,葛根,连翘等药一块应用。
热在营血型,可予中药调理以清营凉血,泻火解毒为治疗大法,方子可以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泻火解毒为治疗大法。中药包括:生地黄、赤芍,玄参,金银花,麦冬,黄柏,知母,连翘,生甘草等药一块应用。
正虚邪恋型:可予青嵩鳖甲加减。中药包括:青嵩,鳖甲,桑白皮,地骨皮,生龙骨,生牡蛎,玄参,龟板,大枣,地龙,灸甘草等药一块应用。
(体质各异,具体请以医生处方为准,切勿擅自用药)
文章:莫小美编辑:欧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