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已经习惯将吃剩的食物放入冰箱保存,但冰箱真的能起到保鲜的作用吗?
随着因食用冰箱中食物而被送进急诊室的案例频繁发生,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所谓的“保鲜神器”究竟是生活中的好帮手,还是暗藏危险的“催命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台小小的冰箱竟然能夺走我们的生命?
“致命”的冰箱食物如果正确使用冰箱,它能为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然而,一旦使用不当,它便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绊脚石”!
有多少朋友会把没吃完的饭菜放进冰箱,之后再拿出来加热食用呢?
勤俭节约的行为本应受到赞赏,但你难以相信,正因为一个节省的举动,有些朋友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前往急诊的情况都还算轻微,有些人患上了严重的疾病,甚至有些因此失去了生命!
年6月,湖南长沙的刘阿姨吃了冰箱里的剩西瓜,不久后便出现了身体不适,表现为恶心呕吐、低烧和腹泻等症状。
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被确诊为李斯特菌脑膜炎。这种脑膜炎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可能会直接危及生命。
1年9月,辽宁一位老太太因长期食用冰箱里的剩饭剩菜,不幸感染李斯特菌,最终被死神夺去了生命。
1年9月,银川的一位朋友因进食剩饭而发生食物中毒,医院后立即被转入ICU,经过五天的紧急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最终捡回了一条命。
如何判断冰箱里的食物是否真的恐怖?为什么有些人吃了却没事,而另一些人却差点丧命?
其中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奥秘?剩下的菜饭究竟能不能再吃?
冰箱里的“隐形杀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冰箱的功能也日益完善。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冷藏区和冷冻区,还增设了保鲜区、缩水区等多种功能区域。
然而,冰箱功能虽然丰富,但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大量的食物变成“冰箱杀手”。届时,不仅剩菜剩饭无法食用,甚至整个冰箱的食物都会变得无法入口!
虽然冰箱是保鲜的利器,但同时它也可能成为细菌的“温床”。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冰箱内可能滋生数千个细菌,且种类繁多,各不相同。
最常见的四种类型已经足以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刘阿姨患上的李斯特菌脑膜炎,正是由李斯特菌引起的,这种细菌可以说“杀伤力”巨大。
它对寒冷极为适应,耐寒能力出众,能在零下二十度至四十五度的温度范围内顽强生存。而我们冰箱冷藏区的温度恰好为它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如果把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放进冰箱,仅仅两三天,冰箱里的李斯特菌数量就会迅速倍增,到那时,腹泻、发烧都算是轻微的症状。
严重情况下,有可能会患上脑膜炎、败血症等致命疾病,尤其是孕妇、老人、儿童以及本身抵抗力较弱的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
因此,对于牛奶、奶制品、肉类、生蔬菜、沙拉和海产品等这些容易受到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尽量一次性吃完,避免剩食。
除了李斯特菌外,耶尔森菌、沙门氏菌和志贺菌等同样是致命的细菌,我们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吃剩菜剩饭,而是要注意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将食物存放在冰箱里呢?长期食用剩菜剩饭是否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如何妥善保存剩菜剩饭我们需要明确隔夜菜和剩菜剩饭的标准。通常情况下,放置超过八到十个小时的食物,就已经可以被认为是剩菜剩饭了。
根据宁波市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的实验结果表明,若储存方式得当,剩菜剩饭可以在4摄氏度的环境下保存,但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因此,饭菜中的亚硝酸盐和微生物含量实际上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所以担心它们致癌的想法有些夸大其词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这种标准下食用剩菜剩饭就完全没有风险。虽然不会致癌,但仍可能对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饭菜中的营养成分会逐渐减少,而细菌则会不断增多,这样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清理冰箱,以减少细菌滋生,并避免为细菌提供生长的环境。
其次,我们应避免在冰箱中储存过多种类的食物,否则会增加细菌滋生的风险。如果确实需要存放多种食物,务必将它们分开存放。
例如,生食中含有大量细菌,因此不应与熟食混放,以避免交叉感染。处理完生食后,最好将其放入塑料袋等密封容器中,然后再置于冰箱的冷冻室中。
将吃剩的饭菜放入冰箱时,务必用保鲜膜或密封盒等容器包裹好,再放入冷藏室,以防止交叉感染。
此外,我们冰箱里的食物不能存放太久,必须定期清理。否则,一旦食物在冰箱内腐烂,将会滋生更多的细菌。
最后要注意的是,剩菜剩饭在食用前一定要彻底加热,因为高温杀菌确实有效。此外,切勿反复加热剩饭剩菜,这样不仅会影响口感,还会导致营养成分逐渐流失。
总结总之,我们最好能将饭菜一次性吃完,毕竟长期食用剩菜剩饭对身体有百利而无一害。
不要因为贪图一时节省而最终付出更多代价,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宁可防患未然,也不要给意外留下机会!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