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如不妥请及时告知
最近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孩子到底该不该学奥数,奥数到底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下面是一位对孩子学习奥数持支持观点的家长的想法。请大家参考一下。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的基础。学不好数学,不仅当不上好的科学家,连高级技工都当不上。车工要会磨刀,钳工要会划线,学不好数学,这两样都干不好。
北京率约4%,一本率约20%,高中录取率约60%就是说,同龄人的2.4%可以进入高校,这个比例比通常奥数的5%的一等奖率要低。同龄人的12%可以进入一本,这个比例比奥数的15%的二等奖率要低。
就是说拿了奥数的二等奖,未必能考进一本,拿了奥数的一等奖,未必能考进。如果说一个学生努力学习奥数,连个三等奖都拿不到,家长要适当降低期望值,认清楚孩子在同龄人中的位置,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至于若干红眼病拿个例来反驳,没意义。奥数与成绩的相关性,这十几年来早已被无数的案例证明过的。红眼病门无论采用什么借口,都无法改变数学学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的事实。
说到逻辑,那就做一个简单逻辑论证:
奥数和成绩的相关性是红眼病们心中的痛。红眼病一方面要否定奥数好等于中高考成绩好,另一方面又痛恨名校,认为名校是通过选拔学生才成为名校的,但是对名校通过奥数选拔学生却只能装睁眼瞎看不见,当然是选择性的睁眼瞎,有时候装看不见,有时候拼命呼喊取消奥数选拔。
再做一个简单地逻辑论证:生源好才成就了名校,名校通过奥数选拔生源,结论:奥数好就是生源好。学不好奥数跟没学过奥数是两回事,所以很多吹牛自己不学奥数,数学成绩也好的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基本逻辑。没有证据证明参见奥数杯赛的学生比没参加奥数杯赛的学生高端,所以,按照参加奥数获奖的比例推断全体学生中能否考上好大学的比例是合理的,事实是大多数学校都依靠奥数,其实就是有难度的数学来选拔学生,英语和语文是辅助。那些指责筛选人群不一样的人实在是莫名其妙,自己得意洋洋的感觉自己很聪明?很多人的逻辑很奇怪。我的命题是学不好奥数大概率考不上好的高等学校。我的命题不是学不好奥数赚不到大钱、当不了大官,也不是学好了奥数就会赚大钱当大官考上好大学。很多人洋洋得意的反驳的时候,还是先要学习一下逻辑再来。关于开窍晚,这几乎成了部分红眼病家长攻击成绩好学生的口头禅了。遗憾的是,我见过小学语文英语不太好,到了中学变好的,起码不太差了。但是从来没见过小学数学学得很烂,到了中学数学忽然好起来的。相信红眼病们如果不凭空捏造出这种学生,一万个学生也未必出一个数学开窍晚的。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