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结膜炎传染
慢性过敏性结膜炎
慢性结膜炎用药
变应性结膜炎
淋菌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用药

爱菲儿丨幼儿秋冬季保健手册

幼儿保健手册

HEALTHHANDBOOK

深秋,我们和冬天即将重逢

随着气温的下降,步入十一月,即将进入冬季,天气也会越加的寒冷。

每逢季节更替,便也进入了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那么,如何做到早防控早预防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01.

手足口病

等级风险★★★★★

疾病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型感染最常见。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及粪-口传播,其次是呼吸道传播。

一年四季都能发病,以夏秋季节最多。多发于10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为3-7天,一开始是发热、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会在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疱疹,手心、足心及臂部皮肤出现斑丘疹。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多在一周左右痊愈,少数患儿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隔离时间

隔离至症状消失7天,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

防护措施

1、做好日常通风消毒;

2、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5、孩子一旦患手足口病,应隔离期满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具复课证明,经幼儿园保健医查验后方可入园。

02.

疱疹性咽峡炎

等级风险★★★★★

疾病特点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主要侵犯1~7岁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发展到手、足、臀部出现疱疹即为手足口病应注意观察,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隔离时间

隔离至症状消失7天,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

防护措施

1、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每次外出回家后应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清洗双手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手卫生,照顾孩子要经常清洗双手;

2、做好预防性消毒,定期对玩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生活环境进行清扫消毒。

03.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体表面和用具,摄入粪便和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等。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爆发的常见品。

症状表现

人感染诺如病毒后可导致急性胃肠炎,一般在摄入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

1、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

2、其次为恶心、腹痛、畏寒等;

3、伴有发烧、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等;

4、严重者出现脱水症状。

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病程2--3天,但高龄人群和伴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恢复较慢。

虽然目前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没有特效药,以补剂及对症治疗为主。但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因为它为自限性疾病,病情轻微,愈后良好,恢复后无后遗症。

所以,家长要学会如何判断我们的孩子是否感染了诺如病毒,然后对症下药就好了,但是如果脱水症状严重,还应及时就医。

隔离时间

症状消失后的48小时后;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不喝生水,饮用开水或选择卫生合格的桶装水,生吃瓜果要洗净擦干,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必须加热至熟透后再吃;

2、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3、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诺如病毒的传播力较强,提醒孩子,班级内如有孩子呕吐时,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现场,减少感染诺如病毒的可能;

4、患病期间居家隔离,病例根据病情居家或入园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尽量不与他人密切接触;

5、做好消毒工作,勤洗手,出门回家进行消毒。

04.

流感

等级风险★★★★☆

疾病特点

“流感”有别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眼结膜炎明显和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幼儿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易并发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脑炎、心肌炎等疾病。由于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病毒极易变异,往往造成暴发性流行或大流行,且发病人数多,全身症状严重。

感冒,医学称“伤风”,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经5-7天痊愈。

隔离时间

隔离至体温正常3天,其它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

防护措施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2、保持生活环境卫生整洁。每天开窗通风,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3、适时增减衣服,注意脚部保暖;

4、保持精神愉快;

5、加强锻炼,充足休息,合理睡眠。

05.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等级风险★★★★☆

疾病特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容易暴发流行的、剧烈的结膜炎性疾病,夏秋季高发。本病起病急、潜伏期短,以眼睛发红、发热、发痒、疼痛、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为特点,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

本病主要通过眼手-眼或眼-污染物品-眼传播,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感染,也可通过游泳池污染的水感染。

隔离时间

隔离至症状消失,且隔离期不少于7天;

防护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揉眼,毛巾、脸盆等分开用;

2、流行期间不宜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者;

3、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0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风险等级★★★☆☆

疾病特点

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潜伏期为2-14天,平均7天。一般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甚至可无明显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隔离时间

往返疫情高危险地区后,需至少隔离观察14天;

防护措施

1、严格把控新冠肺炎的防护防控工作。

2、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科学佩戴口罩、规范勤洗双手、时常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

3、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

4、坚持健康饮食,储存和加工食物时,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开、及时清洗,食物烧熟煮透。

5、合理安排出行,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如非必须,尽量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出入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人员聚集场所时,提高防范意识,加强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

6、尽量避开人流高峰,缩短停留时间,减少接触生鱼生肉等食品原料,回家后及时清洁双手。

7、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TRAVELSEASON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防护小贴士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出血热、流感、麻疹等疫苗能有效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发生传染病时,要及时进行治疗,要早发现病人、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1、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

2、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

3、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保持社交距离。

4、重要的事情再说三遍: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

5、秋冬季温差较大,气温变化幅度也增大,根据气温变化适量增减衣服,以免病痛的“侵袭”。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fbao.com/ljxjmy/753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