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本是心灵的窗户
但最近扬州一名女童的视力
却十分让人揪心
2岁半,近视竟高达度!
这到底怎么回事?
1
2岁半孩子总是眯眼睛
一查令人大吃一惊
据《现代快报》报道,近日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眼耳鼻喉科接诊了一位2岁半的小女孩小曼。医生发现,小曼总是习惯性皱眉头、眯眼睛。
家长说孩子出现这个症状已经快一年了,大家以为是坏习惯就没太在意。然而接下来的检查令人大吃一惊,经过散瞳验光,医生发现小曼双眼近视度。
原来,这位宝宝家里的长辈对她比较溺爱,为了哄孩子,家人从小曼1岁左右开始就给她看手机。每次小曼看手机时都特别安静,所以家人每次都让她看很长时间。
医生表示,正是由于过早并且长期使用电子产品,造成了小曼严重的后果。让人遗憾的是,小曼的高度近视不可逆转,也许随着年龄增长,近视度数还会加深。
2
电子产品对孩子视力
究竟伤害有多大?
《好奇实验室》医院的医生们曾经做过一次实验,发现---
连续看20分钟手机
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状态,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
连续看20分钟iPad
视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视状态,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秒。
连续看20分钟液晶电视
视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视状态,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6.7秒。
人类的睫状肌就跟橡筋一样有弹性。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让睫状肌频繁运动,长时间得不到松弛,使晶状体过度屈曲,时间一长可导致睫状肌痉挛,造成调节性近视。若不及时防治,很快就会演变成真性近视。
3
这些平时不注意的小习惯
也会“偷走”孩子视力
睡觉不关灯
很多家长为了增添宝宝的“安全感”喜欢开灯睡觉。事实上,晚上睡觉不关灯不仅不利于宝宝的视觉发育,持续的光线还会损害宝宝的视觉,导致宝宝眼周神经和肌肉持续紧绷。
如果一定要开灯,务必得注意灯光是否柔和,不可太亮太刺眼,更不可放在宝宝床头或直射宝宝的眼睛。另外,半夜宝宝哭闹开小夜灯即可,不要马上开大灯。
眼屎分泌异常不重视
当宝宝的眼睛总有分泌黄色液体、泪水增多、眼睑结膜充血等症状时,就要面诊看看是否患了结膜炎。因为结膜炎一般不容易自愈,耽误的时间久了还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
洗澡时开着浴霸灯
很多家长给宝宝洗澡时为了避免宝宝着凉,往往都会选择打开浴霸来保持浴室内的温度,但是家长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宝宝会不自觉地盯着光源看。
而洗澡的过程中,浴霸灯的强光会穿过角膜和晶状体对婴幼儿视网膜造成伤害,尤其是那些躺浴的宝宝。
浴霸可以用,但是要在给宝宝洗澡前提前预热好,等给宝宝洗澡时关掉浴霸即可。
在床头吊挂玩具
过于鲜艳的玩具且固定挂在宝宝面前,宝宝眼睛由于经常看玩具,形成聚焦(类似斗鸡眼),时间久了容易影响到宝宝正常的眼位。
拍照时用闪光灯
刚出生的宝宝,视觉系统十分脆弱。但粑粑麻麻们总迫不及待地想给宝宝拍照留念,甚至让闪光灯咔擦咔擦响不停!注意了!千万不要让强光直射宝宝的眼睛,以免造成难以察觉的视觉损害。
4
锻炼宝宝视觉发育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侧重点
黑白期(0-6个月)
可以在宝宝眼前20-38厘米处放一些具有黑白对比色的玩具;
色彩期(6-12个月)
多让宝宝看一些颜色对比鲜明的图像和玩具;
立体期(1-3岁)
给孩子准备一些插接式积木、镶嵌式的3d玩具,引导宝宝视觉从二维向三维转化,激发想象力;
空间期(3-6岁)
通过走迷宫、识别各种标志、各国国旗、学地图、找不同等游戏,锻炼孩子判断物体大小、上下、内外、前后、远近等空间概念。
最后医生提醒,3岁以下儿童不要过早接触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3-6岁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最好控制在15分钟到20分钟以内。
家长平时可以主动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避免孩子过度玩电子产品。
文章来源:现代快报(xiandaikuaibao)、ZAKER南京广东卫生信息、新闻晨报、萧山网、杭州日报、新华社、广州日报等
图片来源:rf编辑:离离
点个“再看”,关爱眼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