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中华百草良方》
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乃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红眼病,即结膜炎。此病在夏秋之交堪称高发,有的时候更有大范围传播之势。今天“精诚名医汇”就先为您介绍一个小小方法,对于改善此类疾病有很好的总用。
准备淡竹叶25克,野菊花10克,山栀9克,甘草3克。将这些药物水煎,取药汁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连服3到5天,若不效另换他法。服用之余,还可以用药汤来蒸熏双目。
列位看官,此方化自《中华百草良方》里的一则小小验方,在民间广为流传。它虽然用药简单,但是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这里面主要源于淡竹叶、野菊花和山栀这三味药的功用。
此话怎讲?
说起来,这结膜炎,在中医看来就是风热之毒作祟,另外还要考虑肝经淤热的问题(肝开窍于目)。因此在治疗的时候,必须抓住清热、解毒、去肝火这三点。恰好,淡竹叶、野菊花和山栀满足了这样的要求。
先说说这淡竹叶。此药性味甘、淡,寒,入心、胃、小肠经,功在清热除烦,利尿。它对于上中下三焦的热毒都有清解作用。《生草药性备要》明确提出,此物可以“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可见它对双目疾病的治疗作用,是受人肯定的。
再说说那野菊花。此物性味苦、辛,微寒,入肝、心经,功在清热解毒,常常用于治疗疔疮痈肿,目赤肿痛。《苏州本产药材》里明确提出,此物可以“解毒疏风,治目疾眩晕”。一般来说,眼睛上的疾病,都要找肝经来调治。野菊花清肝火,因此是治疗过程中少不了的功臣。
最后说说那山栀(栀子)。此物性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经,功在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等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也都少不了这此药助阵。这三味药联合应用,对来势汹汹的热毒,可解燃眉之急。
应该说,这三味药的小方,对于初期的、不算严重的结膜炎,效果是比较好的,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症状严重的结膜炎患者用此法,不太合适。另外,三味药性皆苦寒,所以脾胃虚寒、肝肾功能不好、脾肾阳虚者不宜应用。
方法就为您说这么多了。不知道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