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
的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通过与感染者的身体直接接触如抚摸、拥抱等(芥疮、水痘)等。
间接接触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梳子、衣物,(头虱、结膜炎(红眼病等)。
空气或飞沫传播通过吸人感染者打喷嚏、咳嗽、吐痰、讲话时喷出的飞沫;手触摸沾有飞沫、痰液的污染物或地面,再触摸眼、口、鼻等黏膜进行传播;病原体附着在微尘或水雾中,在空气中飘浮,经呼吸道进人体内(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
食物或水污染传播通过吸人感染者打喷嚏、咳嗽、吐痰、讲话时喷出的飞沫;例如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
昆虫或动物媒传播昆虫通过沾有病原体的足部或口部,将病原体散播;有些病原体要先在昆虫体内寄居一段时间繁殖肠道传染病(乙型脑炎,疟疾(蚊子传播)、肠道传染病(苍蝇、老鼠传播)狂犬病(狗传播)等)。
血液/体液传染通过输血、文身、穿耳洞、被污染的针具扎伤或性行为传播;例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母婴传染病原体由母体进人胎儿,使胎儿受到感染;例如先天性梅毒、艾滋病等。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这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比例。与之相对应的是群体免疫力,即人群对于某种传染病的侵人和传播的抵抗力,儿童及青少年由于身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尚未养成,自我保护能力差,因而较为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在儿童中开展有计划的疫苗接种就是要提高儿童的群体免疫水平。
易感人群
特别推荐本篇来源:《学校卫生知识必读》(←郑永东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
让生活
美
起来
咨询服务-免疫规划科:
疫苗注射室:
学校卫生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