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周我们一起学习了关于沙盘治疗的知识,还记得吗?嗯?我好像听见有人说只有一点点印象了?没关系!跟紧小编的步伐,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吧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沙盘游戏治疗,是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的非语言性心理治疗方法,目前除了荣格的心理分析之外,它也被人本主义治疗、格式塔治疗等广泛接受,成为表现性和艺术治疗的主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的攻击行为、焦虑、抑郁、注意力难以集中、违纪行为、社会适应障碍、情感障碍等问题,该治疗都能起到好的效果,现在被广泛运用于学校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到底疗效好不好,我们还是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一下吧~
这次来到紫彤心理接受沙盘游戏治疗的是一个叫小雯(化名)的12岁女孩,就读于黄冈某小学,刚上六年级:一、主要问题不想上学、拒绝与父母沟通,在家里时常常一个人将门反锁然后呆在房间里,不准爸妈进自己的房间。喜欢在网上聊天和玩游戏,不接受爸妈的管理。在网上遇见一个男孩,很喜欢他,并决定要和他建立恋爱关(网恋)。爸爸妈妈知道这件事后,坚决反对并动手打了她。从此,孩子不再去上学,并没日没夜地泡在网上。二,辅导过程来访者:小A治疗师:熊紫彤老师协助记录:小何助手在做第一次沙盘游戏时,小雯挑选沙具很认真也很慢,在小雯摆放沙具的过程中,紫彤老师坐在她的身旁,全神贯注地观察小雯是如何拿取沙具,如何在沙盘里摆放沙具的,给她营造了一个安全、温暖、自由的氛围。小雯的第一次沙盘
紫彤老师分析道:
从沙具的摆放可以看出,沙盘内容主要以家具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四个人物。家具代表和象征小雯孩童时期的家,人物代表小雯内心的渴望。我们看到小雯的内在世界只局限在自己的家庭,同时她很渴望能够有像圣诞老人那样的人来关爱和呵护她,能有像两个小天使般的朋友陪伴她。
我们能强烈地感知到她内心对自己父母爱和理解的渴望,一个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她的内在世界仍然停留在6—7岁的孩童时期,说明父母要适当给孩子一些空间和自由,让她慢慢地长大并能够学会和爸爸妈妈分离。
小雯的第二次沙盘
紫彤老师说:在小雯的第二次沙盘里我们可以看到多了两个同伴和许多动物,这意味着她的内心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代表着小雯已开始走向了初步的分离——从通过幻想世界得到帮助,到从现实世界的朋友那里也可以获得帮助;她的生活圈子已从过去的家庭世界延伸到动物世界。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同时也显示出接下来的治愈小雯可以依靠内心的自愈力独立完成建立与转化。由于小雯的问题不是很大,所以沙盘游戏只需要做两次就够了。从这两次治疗中,在不同方向上显示出小雯从幻想到现实,从家庭到同伴再到动物,逐步与家庭分离,慢慢与外界和谐相处。从后续的跟进中了解到,小雯学会了表达自己想法、开始拥有要好的朋友,也跟爸爸妈妈好好沟通,听取父母的意见了。在这个过程中,小雯父母也意识到:要让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理解、包容孩子,以引导为主,协助为辅,与孩子共同成长。紫彤寄语:
儿童天性爱玩,而且小孩对所使用沙具的象征性语言仍保持着一种天生的理解力,在沙盘游戏过程中更能触及其内心深层的问题,因此小孩在一次次的沙盘游戏中能够很好的达到矫正行为和心灵自愈的目的。
——紫彤心理伴你成长
沙盘游戏预约/
周一至周五09:00-18:00
治疗师:熊紫彤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