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沙眼就是眼镜里进了沙,这种认知是错误的。秋天的到来,不仅意味着风沙的到来、干燥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各种眼科疾病的到来,沙眼是在秋季里比较容易爆发的眼科疾病,也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眼科疾病。很多人在遇到了沙眼之后,甚至不小心传染给了家里人之后,完全不知所措。那么,面对于沙眼我们该怎么做呢?本期《健康有约》我们继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李勇来了解沙眼的相关防治知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图为: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李勇接受记者采访。
1、什么是沙眼?
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李勇:"沙眼就是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感染的部位也是感染我们结膜,沙眼的病原体是傻眼衣原体,为什么叫衣原体呢,因为这种微生物周围有一层包膜,把它包起来了,像穿了一层衣服一样,所以叫衣原体,所以衣原体感染之后比普通的细菌和病毒感染更加麻烦,因为我们首先使用药物的话要渗透那层“衣服”,所以用药的时间也会更长。"
2、沙眼有哪些症状呢?沙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李勇:"其实它的症状早期并不是很明显,早期就跟我们结膜炎的症状比较像,但是也没有红眼病那么严重,就跟普通的慢性结膜炎比较像,比如眼睛干涩,发痒,有一点点分泌物啊,主要就是这些,也没有太严重的后果,但是如果长期不治疗,到了三期、四期在眼睛里形成了瘢痕,在上眼睑内侧形成瘢痕,形成瘢痕之后,结膜就会硬化,正常人的结膜是很柔软很光滑的,但是形成瘢痕之后会有滤泡增生、乳头状突起,那个时候结膜面不是那么光滑,然后眼睛一睁一闭上眼睑的瘢痕就会在角膜上刮擦,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异物感,如果刮擦的时间很长的话就会硬气角膜的变性,比如正常的角膜是完全透明的,你想想长期哪一个砂纸在眼睛上打磨的话你会是个什么感觉呢,第一个是异物感很重,第二个时间长了角膜就慢慢变浑浊了,变浑浊之后就会影响视力,从一个透明的角膜变成了一个浑浊的角膜,就跟透明的玻璃变成了毛玻璃,那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所以在解放前由于医疗条件差,沙眼是我国首要的致盲性眼病,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们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现在沙眼的发病率也在慢慢的下降,现在真正诊断为沙眼的病人并不是很多,刀片二期、三期严重的影响视力的病人就更少了。如果诊断为沙眼的话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到瘢痕形成的时候再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3、沙眼如何进行治疗?
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李勇:"治疗也是使用抗生素的滴眼液,通常的利福平滴眼液、酞丁安滴眼液,白天滴眼药水,一天四次,晚上使用红霉素眼膏,四环素眼膏,但是用药时间稍微长一些,原因也说了,因为外面有一层包膜。渗透进去的时间会更长,如果瘢痕形成了的话,渗透进去会更难,因为病原体在瘢痕内部,渗透就会更难,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4、沙眼是否具有传染性呢?
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李勇:"感染了沙眼也是有传染性的,当然沙眼的传染性也没有红眼病的传染那么可怕,传的那么快,所以还是强调一点,一家人洗脸的毛巾最好是分开,各人用各人的,毛巾最好也经常换一换,在太阳底下暴晒一下,这样也可以起到一个消毒的作用,预防交叉传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