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即将步入夏天的时候,气温温差大,这也是宝宝最容易生病的时候,所以,各位在这个春夏交替的季节中,宝宝要小心下面的这几种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春末夏初正是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的流行性疾病高发季节,可随空气进行传染,如麻疹、流脑等。
麻疹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患麻疹者大多是8个月以内婴儿和7岁以上学龄儿童,成人偶有发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咽痛、皮肤瘀点、瘀斑、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感染以儿童为主,部分青少年、成年人亦可感染发病。
预防这类疾病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少去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场所,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要做好公共用品的消毒。接种麻疹、风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另外,一旦发现连续发热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随气温升高而增多,最常见有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粘液、粘胨或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症状严重的可出现中毒型菌痢。该病主要通过水源、食物、和日常生活生活接触传播,常易借助食物造成集体性暴发。学龄前、小学生及青壮年是主要发病对象。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婴幼儿奶瓶等食具要定时消毒。
流行性乙型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由病毒引起,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为蚊虫传播,主要侵犯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急,死亡率高,起病常突发高热、恶心、呕吐、嗜睡。
乙脑的预防关键是做好防蚊工作,晚上避免到野外空地,可悬挂蚊帐以及杀虫剂灭蚊,要接种乙脑疫苗。要特别注意灭蚊、防蚊。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可防皮肤感染,减少蚊虫叮咬。
传染性结膜炎传染性结膜炎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临床表现为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
预防结膜炎,要做到勤洗手,不用手揉眼。人们在流行期要少到或不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不要使用公用毛巾和脸盆。可用氯霉素等眼药水进行预防性用药。
春夏交替,宝宝要小心这几种病,最好给宝宝做好全面的预防工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