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久之前发生在大连医院儿科门诊的一幕,因为医生及时的发现和处置,小聪聪得以脱离严重过敏反应的危险。然而这并不是个例,儿科急诊每年都会遇到多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宝宝,曾经有一个六岁的小患者,花生明显的过敏,但因为家长疏忽,给孩子食用了夹花生酱的饼干,结果导致孩子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因为孩子之前也经常出现荨麻疹、哮喘等过敏症状,起初家长并没有重视,来院后孩子出现了呼吸衰竭,后使用呼吸机救治才转危为安!还有些家长,意识不到宝宝出现了过敏反应,曾经遇到过一例三个月的宝宝,因为妈妈母乳不够,第一次喂奶粉,不到二十分钟宝宝就出现了呕吐、呼吸困难,家长以为是呛奶,在家给宝宝又拍背又抠嗓子,但效果并不好,医院后告诉医生宝宝呛奶了,要求吸痰,结果经医生细心检查后才发现,宝宝有明显的喉梗阻症状,身上布满荨麻疹,诊断是过敏反应,立即给予脱敏急救后宝宝才脱离危险。
荨麻疹
如孩子出现过敏的症状,家长要提高警惕!
现在过敏体质的孩子越来越多,尤其到了春天,会有很多孩子出现过敏的症状。儿童过敏是机体受抗原性物质(也称过敏原),如花粉、粉尘、食物、药物、寄生虫等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主要临床表现是过敏性鼻炎、结膜炎,荨麻疹,湿疹,喘息,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症状,这是家长比较熟悉的,有很多家长甚至久病成医,自己都会熟练用抗过敏药物如息斯敏、开瑞坦等治疗。
但家长所不熟悉的反而危险性更高的是严重急性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属于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或系统性的、可危及生命和导致死亡的急性过敏性反应或超敏反应。通常在患者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作。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快速出现威胁生命的呼吸困难和过敏性休克,80%严重过敏反应患者的首发症状是皮肤和黏膜出现红斑、荨麻疹、水肿等。其中30%患者有再次发作的可能。年,医院尹佳教授主持的全国最大规模的严重过敏反应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食物诱因占77%,药物占7%,昆虫占0.6%,余15%病例病因不明。因为认识不足、不能提前预见、进展极其迅速、极易威胁生命等特点,更容易危及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孩子出现皮肤和黏膜红斑、荨麻疹、口唇眼睛水肿时,需要警惕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
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有哪些?
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包括食物、药物、花粉、尘螨等,其中食物类前八名的过敏源分别是有壳海鲜、鱼、牛奶、鸡蛋、豆、麦、花生、坚果。每个孩子体质不同,不同的时期发生过敏的物质也各不相同,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总结,也可以完善过敏源筛查,根据过敏的程度指导日常生活饮食和接触回避。同时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过敏源提示蛋类过敏等级高,在饮食方面不光要注意鸡蛋,像鸭蛋、鹅蛋、含蛋类的蛋糕和面包等也会成为过敏源,同样需要回避,所以家长要养成看食物成份表的好习惯。另外,身体在不同的状态下,过敏的物质也会发生变化。儿童在感染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过敏现象,所以在孩子感染期间,也要注意饮食、接触、药物等过敏反应的发生。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需要早期识别,回避过敏源,判断孩子的一般状态。
如果孩子只是轻微的打喷嚏、流鼻涕、不影响睡眠的咳嗽、少许湿疹等,回避过敏源后过敏症状通常可以自行缓解;
如果孩子出现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慢性咳嗽、哮喘、荨麻疹等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抗过敏药物和用药疗程,目前儿童推荐的抗过敏药物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相对于一代抗组胺药物,二代抗组胺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会相对更小,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如果孩子出现急性过敏反应,除了脱离过敏源、使用抗过敏药物之外,一定要警惕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需要早期发现和识别严重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标准见下表。一旦出现或者疑似下表中严重过敏反应的症状,需要立医院就诊,请医生及时判断是否存在严重过敏反应,并给予相应的救治和观察。
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如何用药?
很多家长和一些医生对于严重过敏反应的急救还停留在激素治疗方面,其实是错误的。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起效时间,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均不能作为严重过敏反应治疗的一线用药。
目前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的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对于Ⅱ、Ⅲ级反应患者,应首选肌内注射肾上腺素;对于胃肠系统症状、哮喘症状严重难以缓解者也可考虑肌内注射肾上腺素。肌内注射肾上腺素的部位为大腿中部外侧。对于已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Ⅳ级患者,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发生Ⅲ级反应且在ICU内或手术期间已建立静脉通路并得到监护的患者,也可静脉滴注肾上腺素。对于Ⅱ级反应患者,肌内注射肾上腺素2~3次后无反应者,在严密监测下,可静脉滴注肾上腺素。另外,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吸氧、容量复苏等治疗,并使用支气管扩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辅助药物。
肾上腺素的推荐注射部位
为预防双相过敏反应,以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建议在症状缓解后留院观察6-8小时后再离院;以低血压、血压骤降、休克为主要表现的,建议症状缓解后观察12~24小时。极少部分人群在严重过敏反应好转后72小时再次发作,因此,即使脱离危险期,仍需要密切监测是否有反复的情况。
大医二院儿科医生张莉提醒,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缺乏预测性,很难提前预防,并且病情变化快,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请家长一定不要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急性过敏的表现,应该尽快脱离过敏源,尽早带孩子就近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过敏等相关救治。
精彩推荐
1、大连医院公告
2、大医二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最新流程发布
3、大医二院预约挂号十二种方式
4、医院,疫情期间的就诊选择
5、医院线上方便门诊——宅在家里“云”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