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结膜炎传染
慢性过敏性结膜炎
慢性结膜炎用药
变应性结膜炎
淋菌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用药

常用检验科项目参考值范围大全连载2

已在前篇描述:

.肝肾胰功能...3

2.心脑血管/糖脂病...9

3.风湿过敏/免疫功能...3

本次内容:

4.肝炎/病毒标志物...5

5.凝血/血液病项目...8

6.肿瘤标志物...2

下次内容:

7.甲功/激素项目...23

8.血气分析项目...26

9.血细胞分析、骨髓细胞学检测项目...27

.尿液、体液检测项目...29

2.细菌学检验项目...3

3.检验项目分类、代码及收费一览表...33

4.肝炎/病毒标志物

项目

参考范围(方法)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5ng/ml(定量)

阴性(EIA)

感染乙肝病毒,或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sAb)

5ng/ml.5ng/ml(定量)

阴性(EIA)

保护性抗体,感染乙肝病毒康复后或注射疫苗后。

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

0.5ng/m.5ng/ml(定量)

阴性(EIA)

反映HBV的复制和判断传染性强弱,急性乙肝HbeAg短暂阳性,持续阳性提示转为慢性。

乙型肝炎E抗体

(HBeAb)

3.0ng/ml.5ng/ml(定量)

阴性(EIA)

出现于急性乙肝后期、慢性HBV感染时。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HBcAb)

3.0ng/ml.5ng/ml(定量)

阴性(EIA)

出现于急性乙肝恢复期和慢性感染,可以保持相当高的滴度至数年或更长时间,其确切意义只表示机体有过HBV感染。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

(HBc-IgM)

2.ng/ml.5ng/ml(定量)

阴性(EIA)

HBc-IgM出现于急性乙肝早期,在整个病期呈上升趋势,滴度高,数月后稳定下降,下降越快则愈后越好。HBc-IgM对急性乙肝的诊断、病情监测和愈后判断有较大价值。

甲肝病毒抗体

(抗HAV)

阴性

机体感染HAV后,粪便和血清中可分别出现HAV,抗HAV-IgM和抗HAV-IgG。酶免疫法检测抗HAV-IgM是早期诊断甲型肝炎的可靠指标。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

阴性

阳性为丙肝病毒(HCV)感染。抗HCV阳性持续六个月以上预示转为慢性丙肝的可能性较大。

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V)

阴性

用酶免疫法检测急性期抗HDV-IgM和恢复期抗HDV总抗体是目前检测HEV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

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

阴性

用酶免疫法检测急性期抗HEV-IgM和恢复期抗HEV总抗体是目前检测HEV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

乙肝DNA

(HBV-DNA)

取2ml不抗凝静脉血密封送检。

在临床标本(血清、唾液、精液、肝活组织等)中检出HBV-DNA,反映该标本中有病毒存在,如果标本是新鲜的,则极可能具有传染性。

HBeAg阳性,HBV-DNA均阳性;单HBeAb阳性中58%HBV-DNA阳性;单HBcAb阳性中30%HBV-DNA阳性。HBeAg转阴,若HBV-DNA保持阳性,仍有可能发生肝癌。血中HBV-DNA消失,肝内仍可有HBV-DNA存在。慢肝在活动前HBV-DNA转阳。e抗原转化e抗体(血清转换),如HBV-DNA降低则病人趋于痊愈,如持续或升高,则可能复发。

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血清中HBV-DNA水平是疗效和愈后判断的重要参数。

丙肝DNA

(HCV-DNA)

取2ml不抗凝静脉血密封送检。

PCR测定的HCV-RNA是体内丙肝感染和是否有传染性最直接、可靠的指标,荧光定量PCR能准确定量测定HCV-RNA,能检测出HC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对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观察有较大指导意义。

结核杆菌DNA

(TB-DNA)

.取1ml全血〔肝素抗凝〕密封送检。⒉疑泌尿结核取清晨第一次尿,置带盖容器内送检。⒊疑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分别取胸水、腹水、脑脊液置带盖试管内送检。

肺结核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接近或超过90%。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核分枝杆菌PCR转阴时间比培养和涂片迟~3个月,标本含菌量越高,PCR持续阳性时间越长,PCR用于肺结核临床疗效观察比涂片、培养实用,对估计有可能复发的病例有一定帮助。对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及含量高的病人的抗结核治疗有指导价值,对评估愈后有一定帮助。

淋球菌DNA(NG-DNA)

阴性

阳性见于淋球菌感染者,如尿道感染、淋菌性咽炎、阴道炎、子宫颈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尿道周围脓肿、尿道狭窄及直肠炎等。

解脲支原体DNA(UU-DNA)

阴性

解脲支原体(UU)是支原体的一种,可引起人类阴道炎、输卵管炎、不孕及男性慢性前列腺炎。UU-DNA阳性见于非淋菌性尿道炎、阴道炎、输卵管炎、宫颈炎、自发性流产、死胎、早产、低体重胎儿、慢性前列腺炎、附肇炎、男性不育症、败血症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沙眼衣原体DNA(CT-DNA)

阴性

衣原体是一种极小的、非运动性的、寄生于细胞内的微生物,与病毒不同,它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根据其抗原的性质、形态等的不同,衣原体可以分为四种: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和牛衣原体。CT-DNA阳性见于由CT引起的沙眼和一些性传播性疾病(如淋病性尿道炎、性病淋巴肉芽肿等)。

HPV分型检测(2型)

HPV3种高危亚型定量

阴性

高危3型HPV如HPV6、8、3、33、35、39、45、5、52、56、58、59、68,低危5型HPV6、、42、43、44,中国型3型HPV53、66、CP。临床应用:宫颈肿瘤的初筛,轻微异常和不确定宫颈涂片(如ASCUS)的筛选分流,判断宫颈病变可否治愈,是否退出筛查,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和癌症治疗后的监测。

梅毒筛查试验

(RPR)

阴性

己知病史或有梅毒体症者,若本试验阳性,即证实是梅毒病人,如初次试验阴性者,可能反应素抗体尚未升高,可在2-4周后复查。

病史不详或无体征者,未治疗的早期梅毒(Ⅰ、Ⅱ期),在感染后经数周血清学试验仍阴性,反应素效价可急骤上升,一般可达:4-:,如初次试验效价在:4以上,间隔2-4周应复查,如效价上升两个滴度以上或两次试验都是高效价,可作为梅毒病的证据;潜伏期梅毒除血清学试验阳性外,可无任何梅毒体征,但随时间推移,反应素效价可逐渐下降,早期潜伏梅毒素阳性率仍为95%,晚期为72%,感染后30年未治疗的晚期梅毒病人,有50%患者的反应素效价自然下降到阴性;梅毒病人经适当治疗后,效价随即下降,治疗愈早,下降愈快。

麻风、疟疾、回归热、雅司病可出现假阳性。

梅毒确证试验(TPPA)

阴性

特异性强,阳性可诊断为梅毒,检测抗体滴度可监测梅毒病情进展及观察疗效。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

阴性

爱滋病(AIDS)过筛试验。

弓形虫抗体(Tox-IgM)

阴性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分析:弓形虫可经胎盘感染胎儿脑及眼,妊娠期间母亲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增加母亲妊娠并发症,隐性感染的婴儿也可于成年出现症状。

获得性弓形虫病由消化道感染,多发生于大龄儿童及成人,以淋巴腺受累最为多见。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如猫抓病亦可呈阳性。

风疹病毒抗体(Rubella-IgM)

阴性

风疹又称德国麻疹,多发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80%以上人群为此病毒抗体阳性。感染病毒后2~3周抗体滴度明显升高,以后逐渐下降至一定水平,并维持很长时期,甚至终生。风疹临床表现较轻,一般不产生严重后果,但孕妇感染后病毒随血流传给胎儿,可使胎儿发育不良或宫内死亡。分娩后约有20%新生儿于年内死亡,幸存者也有失明、聋哑或智力障碍等可能后果,故检测抗体对优生有积极意义。阳性提示近期感染,风疹病毒的易感人群为-5岁儿童和孕妇,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致流产、死产、早产、婴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抗体

(CMV-IgM)

阴性

人群感染巨细胞病毒十分普遍,但多呈亚临床隐性和潜伏感染,当被感染者免疫力低下或妊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器官移植、患肿瘤时,可激活病毒导致临床症状。60%~90%成人可检出IgG类CMV抗体,而血清中抗CMVIgM和IgA是病毒复制和早期感染的标志。

单纯疱疹病毒抗体(HSV-IgM)

阴性

人群中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约占20%~40%。该病毒分两个亚型,HSV主要感染生殖道,HSV2以非生殖道感染为主。初次感染后4~8天体内可检出HSV-IgM抗体。

肺炎支原体抗体

(MP-Ab)

阴性

<:40

MP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及支原体肺炎,80%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合并MP感染,0%-20%的肺炎由MP引起。单份血清抗体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抗体滴度增加4倍以上有助于MP感染的诊断。

肝吸虫抗体

阴性

肝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宿主感染后主要引起一系列肝损害,肝吸虫抗体阳性表示现症或既往感染。

HLA-B27抗原检测

阴性

HLA-B27抗原与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密切相关,90%以上AS患者表达B27,而正常人群阳性率只有3%-7%,B27用于鉴别AS与类风湿性关节炎。B27检测也可用于了解AS患者的病情和预后,B27(+)AS患者病性重,预后差。

结核分支杆菌抗体

阴性

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结核病血清学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大便轮状病毒抗原

阴性

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主要在秋冬季流行,一般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侵犯小肠细胞的绒毛,潜伏期2~4天。病人最主要的症状是腹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抗生素治疗无效,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检验科采用金标方法检测大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该法检测灵敏度高(98.5%),特异性也很高(96.2%),检测速度快。

肥达反应

(Widal`s)

O:80

H:60

A:80

B:80

C:80

H及O效价均增高时可诊断为伤寒,O及A、B、C(其中之一项)效价达:80以上时,可诊断为副伤寒甲或乙或丙,如效价随病情逐渐上升,诊断价值更大。

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后才出现肥达氏反应,第一周内阳性率为50%,第四周可达90%。

单H凝集价升高而O不高者,可能①曾接受过伤寒菌苗接种②患过伤寒③另外少数伤寒患者因O凝集价被Vi抗原影响不增高,仅H凝集价高④其他沙门氏菌感染。

曾预防接种过伤寒混合疫苗,再感染伤寒时,H与O凝集价上升较快,但在疾病恢复时,凝集价并不太高,因为预防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再感染时病情缓和。

过去曾接种过伤寒菌苗或患过伤寒近期又感染流感、布氏杆菌时,可产生高滴度的H凝集素及较低的O凝集素,此系回忆反应。

一般应取双份血清(急性期和恢复期)作对比,如呈四倍以上增长则价值更大,凝集素如明显上升,是新近感染伤寒的指征。

外斐反应

(Wei-Felix)

<:60

是诊断立克次体病常用的血清学试验,外斐凝集素在发病4-6天出现,2-3周退热前达最高滴度,然后迅速下降并维持数月。宜取初入院、病程第二周、恢复期三份标本测定,二次测定有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

斑疹伤寒产生高滴度OX9和低滴度OX2,阳性率达85.3%-93.4%,但不与OXk发生凝集。

恙虫病OXk阳性,阳性反应在起病第4天出现,第一、第二、第三-四周阳性率分别为30%、60%、80-90%。

5.凝血/血液病项目

项目

参考范围(方法)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

血清铁(Fe)

男性~30umol/L(60~70ug/dl)

女性9~27umol/L(50~50ug/dl)

降低见于体内总铁不足:如营养不良,铁摄入不足或胃肠道病变,缺铁性贫血;铁丢失增加:如泌尿道、生殖道、胃肠道的慢性长期失血;铁的需要量增加:如妊娠及婴儿生长期;感染、尿毒症、恶液质等疾病。

增高见于血色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溶血性贫血从红细胞释放铁增加、肝坏死贮存铁从肝脏放出:铅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素合成障碍,如铁粒幼红细胞贫血等铁利用和红细胞生成障碍。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OsmoticFragilityTest,OFT)

开始溶血:

0.40-0.44%

完全溶血:

0.32-0.36%

患者OFT较正常对照升高0.04%以上为脆性增加,常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HS),遗传性椭圆型红细胞增多症,伴球型红细胞增多的自身免疫性溶贫。患者OFT较正常对照下降0.04%以上为脆性减低,常见于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C、D、E病,缺铁性贫血,等。

蔗糖溶血试验SHT)

阴性

本试验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病的筛选试验,阴性可基本排除PNH,阳性需进一步作酸溶血试验确诊。

热溶血试验(HHT)

阴性

用于PNH病筛查,HS和自身免疫性溶贫亦可阳性,但阳性率较PNH为低。

酸溶血试验(HamsTest)

阴性

PNH确诊试验,是诊断PNH的主要依据。阴性不能排除PNH病,若临床高度怀疑,则需测定细胞标志CD55和CD39。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

活性正常

活性比值>.0

(活性比值法)

适用于G-6-PD缺乏症的过筛,需要有20%-30%的G-6-PD缺乏细胞才能得出异常结果。G-6-PD缺乏者溶血或输血后,活性可呈正常,为假阴性,宜3个月后重复检测。该法较M-Hb还原率试验灵敏。

地中海贫血

初筛试验

>60

结果低于60%可判为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轻型,携带者)。可进一步检查HbA2(Hb电泳),若正常则多为α型,升高则为β型。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sTest)

阴性

(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

阳性常见于α-甲基多巴、青酶素类和奎宁类药物引起的自身抗体增多,冷凝集素综合征,PNH,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贫。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慢性淋巴细胞增生、结节性动脉炎、Evan综合征、肿瘤等可阳性。

抗碱血红蛋白(HbF)

成人:.0-3.%

新生儿:55-85%,2-4个月后逐惭下降,岁后接近成人水平

HbF显著升高见于重型β-地贫,轻度增高见于50%轻型β-地贫、α-地贫、再障贫血、HbBarts综合征、PNH、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铁粒幼细胞贫血、白血病,等。

血红蛋白电泳

HbA2:.-3.2%

(PH8.6醋纤膜)

HbA2增高是β-地贫的重要特征。HbA2减低见于缺铁性盆血、其它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性疾病,等。可通过泳动方向和速度检出各种异常Hb区带。

纤维蛋白原(Fbg)

2.0-4.0g/L

(Clauss法)

生理增高见于应激反应和妊娠,病理增高见于感染、烧伤、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自身免疫病、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败血症、肿瘤、肾炎、尿毒症等,减少见于DIC、原发性纤溶亢进、重症肝病、溶栓治疗。

用于中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筛检:Fg增高使发生血栓栓塞机会大增。

监测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一般使Fg控制在.5g/L左右。

肿瘤放、化疗随访:Fg由高至低是肿瘤受抑信号,而突然升高则预示肿瘤向远处转移。

血小板聚集试验

(PAgT)

μMADP,Rate[20]52.7±4.5,Rate[]60.7±7.8,MaxRate62.7±6.

①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如AMI、心绞痛、脑血管病、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血症、人工瓣、口服避孕药、吸烟等。②降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贮藏池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尿毒症、肝硬化、某些感染病等。③抗血小板药物监控:PAgT用于了解抗血小板药物(阿斯匹林等)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程度,以确保疗效及防止意外出血,不同的抗血小板药采用不同的诱聚剂监控,如阿斯匹林用AA,抵克力得用ADP等。

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40

(GMP-40)

9.4-20.8ng/L

(EIA)

水平高低反映体内血小板破坏程度,升高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SLE、ITP等)和血栓栓塞(糖尿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及内皮损伤。

D-二聚体

(D-Dimer)

阴性

<0.25μg/L

(胶乳法)

当D-D取临界值0.25ug/ml,对血栓形成的诊断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90%,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亦达75%以上。血栓形成常见于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深静脉血栓形成、DIC、肺梗塞、肾病、孕高症、外科手术、白血病、重症肝病、恶性肿瘤等。

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前者D-D阴性而后者阳性。

溶栓治疗监测:溶栓治疗-6小时内D-D升高反映溶栓有效。新形成的血栓D-D升高,陈旧性血栓D-D不高。

D-二聚体可用于术后监控血栓形成风险,手术后2-3天D-二聚体水平可显著升高,D-二聚体阳性在刚刚结束外科手术后是可以接受的。连续每天监控D-二聚体水平作为连续的外科监护,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如果D-二聚体水平持续升高,警示有血栓形成等其它并发症。

抗凝血酶Ⅲ(ATⅢ)

87.2-3.8%

(发色底物法)

活性增高见于血友病、口服抗凝剂等,活性降低见于DIC、肝病、术后、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疾病、肾病、DVT、肺梗塞、妊高症等。

80%-90%的DIC患者血浆ATⅢ降低;肝病时,由于合成减少,ATⅢ不能作为诊断指标;恶性肿瘤在未并发DIC时即有ATⅢ水平升高,并发DIC后即使ATⅢ在“正常范围”内,也有诊断意义。

肝素治疗需要监测ATⅢ活性:ATⅢ>80%,肝素抗凝有效,<50%肝素减效,<30%肝素无效。

凝血酶原时间(PT)

Ratio(PT比值):0.82-.5

外源凝血因子Ⅰ(Fg)、Ⅱ、Ⅴ、Ⅶ、Ⅹ过筛试验:PT延长见于VitK缺乏、口服抗凝剂、肝病、新生儿出血病、原发性纤溶症。PT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增多、DIC早期、口服避孕药。

口服抗凝剂治疗监测首选:最佳抗凝度为INR2-3.5或Ratio.3-2.0。

外科术前筛检。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正常对照±0s

内源凝血因子Ⅷ、Ⅸ、Ⅺ、Ⅻ、Ⅴ、Ⅹ、Ⅱ、Ⅰ过筛试验:APTT延长见于先天性缺乏(血友病等)和获得性缺乏或异常(肝病、DIC、循环抗凝物)

普通肝素治疗监测首选:最佳抗凝度为正常对照APTT的.5-2.5倍。

外科术前筛检。

凝血酶时间(TT)

正常对照±3s

TT能快速、简便地评价纤维蛋白形成,延长提示Fg严重缺乏,或异常Fg血症,或循环抗凝物增多(肝素、类肝素、水蛭素、异常FDP)

APTT延长纠正试验

APTT延长可作纠正试验监别原因:即判断是Ⅷ,Ⅸ,Ⅺ或Ⅻ因子缺乏,抑或血液抗凝物质增多。

Ⅷ因子活性

(Ⅷ:C)

50-50%

减低主要见于血友病甲(重型<2%、中间型2-5%、轻型5-25%),可见于血管性假血友病(VWD)和DIC。增高见于血栓形成。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

阴性

3P阳性说明体内凝血酶的形成,并正激活纤溶系统,是早年用于DIC诊断的一个指标。但由于DIC阶段不同和实验误差等原因,造成3P试验假阴性和假阳性特别多,目前已被D二聚体检测取代。

6.肿瘤标志物

项目

参考范围(方法)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

癌胚抗原

(CEA)

5ng/ml(TIA)

5μg/L(速检)

胸腹水:0μg/L

阴性(EIA)

结肠癌患者70%~90%显示CEA高度阳性;血清CEA水平变化与结肠癌Duke分期密切相关。升高时主要见于中晚期肿瘤进展期结肠癌(Duke分期C、D期)时阳性率可达70%以上,而DukeA、B期时敏感性只有30%左右,血清CEA水平与癌肿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升高更为明显。

其他消化道肿瘤:大肠癌患者可达65%-75%的阳性。CEA与大肠癌的Duke分期有明确关系,可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内胚层衍生的癌,如胰腺癌、肺癌以及胃癌可导致CEA水平增高;非内胚层衍生的癌,如乳腺癌和子宫癌也能使CEA水平增高;

CEA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敏感性很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X光检查等。

非肿瘤疾病如肠道炎症、肾功不全、结肠息肉、肝硬化、慢性肝炎、闭锁性黄疸、妊娠、大量吸烟等也可导致CEA水平增高

还可用于鉴别炎性和癌性腹水:凡恶性疾病所产生的胸、腹水,CEA浓度明显升高,并可先于血清CEA升高。

甲胎蛋白(AFP)

20ng/ml(TIA)

8.ng/ml(速检)

阴性(EIA)

原发性肝癌,阈值为ng/ml,持续升高可明确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有时可轻度升高,一般ng/ml。

羊水中AFP含量升高,提示胎儿畸形。

α-岩藻糖苷酶(AFU)

40IU/ml

AFP和AFU同时测定,可将PHC的检出率提高至90%以上。AFU可用于PHC病情观察和愈后判断。

铁蛋白

(SF)

男:2-ng/ml女:5-30ng/ml

测定血清SF是判断体内铁贮储量的重要指标。

在诊断缺铁性贫血,铁负荷过度,营养状况调查都有重要意义。

当机体患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及血液病等,血清SF升高,是肿瘤标志物之一。

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

阴性

感染EB病毒后,患者血清均可出现抗VCA抗体,IgA类抗体对鼻咽癌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仍需结合临床进行判断。可用于早期筛查鼻咽癌患者,判断疗效与预后。

恶性肿瘤血清特异性生长因子(SGF)

25U/ml

对恶性肿瘤检测阳性率为68.6%,特异性为99.3%,准确度为83.%。其他肿瘤标志物(AFP在肝癌诊断中与之相当)的检测阳性率均明显低于SGF的阳性率。SGF能互补检出AFP、NEC、CEA、CA99、CA25、CA53、CA50阴性的肿瘤病人,明显提高对肿瘤病人的阳性检出率。作为广谱性肿瘤标志物的SGF在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与诊断,以及恶性肿瘤疗效和预后跟踪的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β2-微球蛋白(β2-MG)

血:.75-2.6ug/ml

尿:0.-0.59mg/l

诊断早期肾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指标,比BUN、Cr敏感()血β2-MG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2)尿β2-MG升高:肾小管受损,重吸收下降。

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胃癌、肝癌、鼻咽癌、胰癌、肠癌等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血、尿β2-MG升高明显。(2)下尿路感染:血、尿β2-MG无明升高。

糖尿病性肾病亦升高。

A/S(A=腹水,S=血清)比值大于.3时提示为恶性腹水。

一些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及SLE等,血清β2-MG可升高。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4μg/L

前列腺癌诊断:可早期发现原位癌,灵敏度较直肠指检高2倍。治疗监控及疗效判断。

CPSA(游离)

0.42ng/ml

前列腺癌诊断:可早期发现原位癌,灵敏度较直肠指检高2倍。治疗监控及疗效判断。

CA-99

37U/L

胰腺癌、肝胆系癌、胃癌、结直肠癌的CA-99水平分别是正常均值的、、、5倍。而阳性率以胰腺癌为最高,故CA-99是胰腺癌较好的标志;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CA-99水平明显增高。如果以正常参考范围上限(37U/mL)为诊断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90%以上;

CA-99水平与肿瘤的阶段有关,血清中含量的高低提示手术的难易程度;术前CA9-9水平对预后有一定提示作用,低者预后较好;术后CA9-9水平降至正常者生存期长于未下降;

肿瘤复发时,CA-99可再度升高,并且发生于影像学诊断之前。因此可用作监测肿瘤的复发。

胃癌的阳性率约为25%-60%,且与肿瘤分期有关。对于胃癌患者,同时检测CEA可提高阳性率;

直肠、结肠癌患者,阳性率为8%-58%,与肿瘤分期有关。同时测定CEA可提高敏感度,如果治疗有效,CA-99下降速度较CEA快;

胆囊癌、胆管癌、胆道癌的CA-99阳性率较高,可用于区别胰腺癌、胆管癌合并的黄疸与阻塞性黄疸。后者的CA9-9水平较低。

CA-99与AFP、CEA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效率

低浓度增高、一过性增高可见于非肿瘤性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CA-25

35.0U/L

是上皮性卵巢癌(尤其浆液性腺癌)的主要标记,以35U/ml为临界值,诊断敏感度可达90%以上;

术前,对疑有骨盆肿块者,检测CA-25可使诊断准确率提高至80%以上;

CA-25用于监查已经诊断为卵巢癌的患者。持续增高常与进行性恶性疾病或治疗效果不佳有关,而水平下降则为预后良好和治疗有效的标志;

CA-25是对骨盆肿块患者较有价值的评价手段。CA-25的增高与引起骨盆肿块的各种良性、恶性原因有关。包括子宫内膜瘤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输卵管脓肿引起的输卵管卵巢炎等等。如果CA-2U/ml,提示恶性病变;卵巢癌治疗后的年中,应该每3个月检测次CA-25,以便早期发现复发,年之后每6个月测定次;

对于卵巢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应于术后第6天开始测定CA-25,然后依照其半衰期随查,如果CA-25不能恢复到正常范围,应考虑到有残留肿瘤的可能性;

术后如果CA-25值仍然升高,则不需做第二次探查术。因为CA-25的升高是癌肿瘤复发的重要指标;对卵巢肿瘤的复发比临床提前几个月出现浓度增高;

肝硬化、肝炎、慢性胰腺炎、妊娠、妇科病等非恶性病变可有升高。

CA-53

38.6U/L

乳腺癌患者30-50%增高,有转移灶者增高可达80%;发现癌转移的敏感性比癌胚抗原和组织多肽抗原高,且早于临床发现转移;

CA-53是监测病人术后复发情况,特别是癌症转移患者的术后监测的重要指标,血清CA-53水平增高,提示乳腺癌的局部或全身复发,且增高早于核素检查和临床检查;

用于对治疗的随查评估及早期发现转移灶,CA-53的增高比临床诊断出转移灶要早几个月时间;

可与CA25联合检查,用于卵巢癌复发的早期诊断;

与CEA联合检测时,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肝硬化、肝炎、结核、SLE、卵巢乳腺良性病可有升高。

整理转载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fbao.com/byxjmy/355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