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于维生素D和钙缺乏的营养性佝偻病/骨软化症仍然是世界范围内一种较为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虽然目前各国营养学会、儿科学会等都已制定人群维生素D、钙的推荐摄入量,并且通过各种形式推动人群增加维生素D、钙的摄入和补充,但由于种种原因,营养性佝偻病/骨软化症仍时有发生。
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婴儿、儿童和青少年中典型的临床营养性佝偻病/骨软化症已不再多见,但仍有轻微营养性佝偻病发生,而维生素D缺乏则较为普遍。发生在婴儿、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营养性佝偻病,大多数继发于维生素D缺乏,因维生素D缺乏而造成人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并由此而引起骨骼畸形等各种临床症状;但也有少部分是由于膳食钙摄入明显不足而形成;此外,当在维生素D缺乏的同时还伴有膳食钙摄入不足,则进一步加快、加重营养性佝偻病的发生。
营养性佝偻病/骨软化症对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尤为明显,其所造成的骨骼畸形可一直延续到成人期。除了引起骨骼畸形外,营养性佝偻病/骨软化症还可造成低钙抽搐或手足搐搦,危及生命的低血钙性心肌病,骨骼疼痛和肌无力,生长不良,发育迟缓,牙齿异常等。
首先确定营养性佝偻病的定义,以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钙摄入之间的相互关系。
营养性佝偻病是指在儿童中,由于维生素D缺乏和/或钙摄入量低而引起的,以软骨细胞分化和生长板矿化缺陷,以及类骨质矿化缺陷为表现的疾病。营养性佝偻病的诊断基于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生化检测,并经X线摄片确认。
对于营养性佝偻病的诊断,目前临床上仍然以X-线摄片作为“金标准”。营养性佝偻病典型病例的腕部X-线摄片表现为: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样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骨干弯曲畸形等。典型的营养性佝偻病的生化指标包括:25羟维生素D(25OHD)下降,血清磷、血清钙和尿钙下降,而血清甲状旁腺素(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尿磷升高。需要注意的是,生化指标无法完全区分营养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还是钙摄入不足。钙摄入不足需要根据钙的膳食摄入情况而定。经X线摄片确诊的佝偻病儿童,其骨折风险增加;而仅有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其骨折风险不增加。
血清25OHD可反映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界定:维生素D充足,25OHD50nmol/L;维生素D不足,25OHD30~50nmol/L;维生素D缺乏,25OHD30nmol/L。25OHD水平过高可引起高钙血症、高钙尿,如持续较长时间则可导致肾结石和肾功能衰竭。维生素D中毒定义为:高钙血症和血清25OHDnmol/L,伴有高钙尿和PTH抑制。我国目前临床血清25OHD的检测逐渐增加,但各个单位所用的检测方法不同,部分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差。建议选用质谱方法检测血清25OHD。
为预防佝偻病,0-6个月和6-12个月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分别为mg/d和mg/d;12月龄以上儿童,无论血清25OHD水平,钙摄入mg/d增加佝偻病风险;12月龄以上儿童,钙摄入mg/d为充足,~mg/d为不足,mg/d为缺乏。我国目前建议6个月以下的健康婴儿不必额外补充钙剂,母乳及配方奶已能提供足够的钙;而对于6个月以上的健康婴儿同样可以从母乳和配方奶中获得足够的钙;但1岁以上的儿童,随着其奶量的下降,有必要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好中科公益抗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