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这次又跟平时一样的,打几天针就会没事了的,可是万万没想到病情却比我想象的要厉害得多,还动了个这么大的手术。”2月9日,李女士出院时感叹道,“如果我早点重视的话,可能就不会受这么大的苦了!”
49岁的李女士去年开始,时不时的上腹部隐约疼痛,其实她自己也知道是胆结石犯了,但却从未引起重视,每次结石一犯,医院输几天液,病情稍有缓解就不管了,有时候甚至什么治疗都不做直接捱几天就好了,可让她怎么也没料到的是,就是这个疏忽,却差点酿成大祸。
1月16日,李女士再次出现腹部疼痛的情况,她像往常一样,医院输液治疗,可是这一次却没那么幸运,治疗4天后,李女士腹部疼痛一直不缓解,并伴发高热,体温最高时可达40°C,她无法进食,进食后就腹痛,继续输液治疗也没有效果了,为求进一步治疗,家人将其送入医院普外科。
“入院时,根据外院的检查结果及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考虑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诊断是明确的,我们第一时间给患者做了个上腹部CT检查,CT显示除了胆囊结石以外上腹部有个包块,且和肝脏分界不清,不排除肝脓肿或肝脏肿瘤可能,马上行CT增强排除了肝脏肿瘤。为了确诊病情,我们科郭元平主任亲自陪同患者行上腹部彩超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是上腹部囊性包块,考虑为肝外包块,胆囊消化道穿孔可能。”主治医师陈渡介绍,“但当时由于都是间接的影像学结果,我们却无法确诊是胆囊穿孔还是肠穿孔!”
(患者上腹部CT平扫影像虽只看到肝脏左叶有个比较大的低密度的影像,但实际上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整个上腹部全部是粘连及脓肿)
治疗迫在眉睫,患者已明显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年1月24日,以郭元平主任为首的手术组为患者成功进行了手术。“虽然CT上显示囊肿不大,但实际上整个上腹部的是粘连的,横结肠、胃、小肠及肝脏全部融合形成一个巨大包块,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在直视下看到肝脏和胆囊。”郭元平主任说,“手术过程中,我们在腹腔镜下尝试将其分离时,发现脓肿破溃,大量黄白色稀薄脓液溢出,并且有大量脓苔附着于膈下及左肝脏面,我们共吸出脓液共约ml,还有ml左右腹腔内渗出性液体,胆囊被周围组织包裹并粘连于右肝脏面,粘连紧密,若强行在腔镜下分离可能造成肝脏的撕裂并出血,但周边缝隙可见胆汁渗漏,考虑为胆囊坏疽并穿孔,于是不得不转为中转开腹手术!”
“我们在上腹部行纵向切口逐层进腹,分离粘连后见整个胆囊全部坏疽,且多处穿孔,而一鸡蛋大小类圆形结石恰恰卡在胆囊壶腹部,取石后,由于胆囊全部坏疽质地如豆腐渣样,无法一期切除并结扎断面,我们予以部分切除胆囊后断端造瘘处理。”郭元平介绍,“由于胆囊壁基本坏疽,所以造瘘口周边有胆汁渗漏,而我们做的右上腹的切口,不方便做全腹清洗,我们关了伤口,在腹腔镜辅助下,予以0毫升温盐水广泛冲洗整个腹腔及盆腔,再放置引流,再止血。手术很顺利,效果也比较好!”
(腹腔镜下分离膈下脓肿的影像,已经无法直视下暴露肝脏和胆囊,整个上腹部腹腔内全部是脓肿)
为什么患者会形成如此大的脓肿呢?郭元平解释,患者其实确诊胆结石长达一年多,可她却没有重视,而结石直径较大刚好卡在胆囊管出口处,由于结石嵌顿,胆汁无法排出,急性炎症可导致胆囊肿大,病情反复发作胆囊肿大到一定程度则会引起胆囊坏疽并穿孔。一般来讲,胆囊穿孔会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胆汁流在肚子里,但是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腹腔内的邻近器官及大网膜会想办法把他包裹,局限在一个部位,所以脓肿能局限在上腹部,而实际上医生发现大脓肿里有2-3个间隔,为多房性的复杂性脓肿,这也是病情反复迁延所致。除此之外,患者本身合并有糖尿病,但她没有吃药治疗,也不忌口,丝毫也没有控制血糖的意识。发病期间患者血糖最高可达到26mmol/L(正常的血糖值为空腹不超过6.1,餐后11.1以内为宜),炎症不好控制,跟糖尿病是有很大的关系。
郭元平主任还提醒说,腹痛只是胆结石所有症状表现当中的一种。除了腹痛之外,胆囊结石还会对患者造成诸如进食后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时可诱发胰腺炎。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在很长的时间里,胆结石都不会发作,也不会出现任何明显的症状。但是,这种长时间不发作的胆结石并非安全无害,虽然没有临床症状,但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胆囊萎缩并有癌变可能。而且现在的患者单纯只有一种疾病的较少见,多数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这些疾病为治疗带来一定的风险和难度,所以,当您发现有胆道结石或确诊患有胆囊结石的话,医院专科门诊进行检查及治疗,以便能够早预防,早治疗。
撰文:徐珊陈渡
图片:普外科陈渡
编辑:宣传科徐珊
审核:宣传科杨文
客服中心:-
24小时急救:-/
预约挂号-/
一站式服务台:-
医院传真:-
医院网址: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