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第二波#的话题登上各个浏览器热搜的前列,随即多地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阳性抗原,称自己“二阳”。
4月2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今年4月以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一直维持在1%以上,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4月20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7%,相较于4月上旬略有上升,同时一些地区也出现了新增的XBB.1.16(大角星)变异株病例。
随着“五一”小长假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人流量加大,是否会增强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怎样才能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风险,为此,相关专家给出了解答:
问:什么时候会出现二次感染?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
问:第二次感染会比第一次更重吗?
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一般来说,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第二次会比第一次症状减轻。不过,对于有基础疾病和免疫低下的人群,每次感染都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
问:XBB.1.16(大角星)致病力更强了?
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王华:不只是XBB.1.16,之前XBB系列变异株与眼部病变的关联性都会比其他的变异株更大,但对于结膜炎来说,一般的患者在一周左右就能痊愈,无需太过担忧。
问:五一出游会增加感染风险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首席专家孙承业:假期期间,公交车辆上可能比较拥挤,来自各地的游客聚集到景区,这时就有较大风险,建议过敏体质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戴上口罩更安全。
问:是否需要储备药物?
谷医堂专家:大多数患者的“二阳”症状轻于首次感染,但症状表现仍以类流感症状为主,包括“刀片嗓”“水泥鼻”“电钻头”等。因此,在家庭层面上,可以适当配备一些口罩、消毒液和常用的解热镇痛、祛痰镇咳、感冒类药物,如:
另外,谷医堂专家提醒,适当备药并不意味着盲目囤药。当前,新冠病毒“流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正确对待、科学用药是关键。当然,即使没有“二阳”,也应该做好日常防护,配齐家中常备药,为自己和家人筑牢健康“防护墙”。
针对计划小长假出行人群要如何加强防护措施,谷医堂专家也给出了相关意见:
1.在密闭的公共场所,比如飞机、地铁、长途车等场所,戴好口罩。坚持勤洗手等卫生习惯。
2.对于医护人员、特殊人群(教师等),还有未全程接种疫苗的人,尤其是在一轮感染高峰中没有测出来被感染的,要做好疫苗接种。
3.近日温度变化较大,同时也已经进入到了夏季流感高峰期,谷医堂专家呼吁,大家在出行途中药做好个人防护,尤其要注意老人及儿童的防护,同时夏季也流感高峰期,在防范新冠病毒的也要做好夏季流感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