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急性结膜炎传染
慢性过敏性结膜炎
慢性结膜炎用药
变应性结膜炎
淋菌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用药

健康科普夏季高发传染病科普知识系列宣传

<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的儿童常见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常见于4~9月份。主要病原体有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该病急性起病,一般症状较轻,以发热及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但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传染的?

密切接触:碰到患儿用过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等物品都有可能感染,孩子爱玩的海洋球池和摇摇车都是高危场所;

呼吸道飞沫传播:患儿的飞沫中可能带有病毒和咽喉分泌物,几个小宝宝在一起说话时,病毒在不知不觉中就传播了;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病?

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以感染手足口病,其中约90%的病例集中在6岁及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至4岁年龄组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已经患过手足口病的还会再次患病吗?

手足口患者病后会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持久的免疫力,但因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不同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因此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日常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要洗手;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应在使用前后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不要共用毛巾、水杯等个人物品;避免密切接触手足口病患者。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常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做好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垃圾、粪便,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预防接种疫苗: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每日开展晨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fbao.com/byxjmy/13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