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又一严重并发症:“儿童怪病”也可发作于成年人
一、主要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自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开始以来,疾病的并发症发展超过了人们的原有的所有认知,出现了包括静脉血栓栓塞、心血管疾病、急性肾或肝损伤、神经系统症状,最近出现新冠后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最早在年4月,它被首次描述为一种具有类似川崎病特征的高发炎综合征,以前对多系统炎症综合征认识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疾病,并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二、成年人也被“儿童怪病”侵袭
年6月23韩国一名38岁男子被报道3月份感染新冠病毒,4月底因持续腹痛和医院急诊室就医,很快出现了气促及端坐呼吸,被诊断患有多系统炎症综合征。38岁中年患者接受免疫球蛋白和类固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在住院第13天的5月10日左右出院。
无独有偶老年患者合并新冠感染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美国报道一名60岁男子因呼吸急促,极度疲劳,厌食,发烧达40度°,合并左侧淋巴结肿大颈部送医。在这些症状之前他的SARS-CoV-2PCR感染呈阳性,医生根据无局部症状的发烧、口腔粘膜改变、颈部淋巴结病、结膜炎和下肢改变,高度怀疑是炎症后COVID-19综合征。这种表现类似于报告的不寻常的病例但严重并发症在儿童和青少年感染与SARS-CoV-2,称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儿童(MIS-C),以及川崎样疾病。治疗中使用了乙酰水杨酸(ASA)和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三、医学启示
这类病例给临床医学的启示: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特别是正在罹患或是新冠感染恢复中人群出现长期发热,并多器官受累,炎症标记物升高,支持怀疑诊断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不应拘泥于既往诊断经验而假定任何疾病年龄限制。确诊后应迅速启动免疫调节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瘤,及时的治疗可以预防严重后果。
新冠病毒又一严重并发症:“儿童怪病”也可发作于成年人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史兆雯医生·高血压患者血压降到-90就可以停药了吗?听听药师怎么说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药师同·每年都做体检,为什么突然就发现肾癌了呢?只做B超可能还不够肾癌亦称肾细胞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算陌生,它是当今社会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自身生长相对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无症状肾癌患者,早期筛查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常规体检通常以超声来作为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无放射性、诊断快速等优势,二维超声已经成为体检中筛查早期肾癌的首选。那超声在肾癌的诊断上会不会有漏诊的可能呢?漏诊后有没有可能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发展成晚期呢?
一、超声可以发现哪种肾癌?
通常情况下,典型的肾癌,超声是可以发现的,常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肾脏外形失去常态:
肿瘤较小时,肾脏轮廓改变不明显,随着肿瘤的增大,肾脏也随之增大,肿瘤可向肾脏表面突出,早期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晚期肾癌发生广泛浸润时,无明显界限。
2.肾实质回声异常:
肾实质内出现异常回声团块,边界清楚,有球体感,其内部回声多变,中等大的肿瘤多呈低回声,少数呈强回声或混合回声。当瘤体内部有出血、坏死或液化时,局部显示出边缘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当瘤体内有钙化时则出现点状、块状强回声伴声影。
3.肾窦受压变形:
当肿瘤向内生长压迫或侵犯肾窦时,肾窦局部可出现凹状变形、移位、中断乃至显示不清,少数可出现肾盂、肾盏的扩张、积水。
二、“漏诊”是否会耽误病情?
在大量的体检过程中发现,肾脏肿瘤的漏诊情况偶有发生,但绝大多数均为直径<3cm的早期小肿瘤。许多小肾癌的回声与正常肾脏结构分界不清,占位效应不明显,且有时会将部分肾包膜下的囊性肾癌直接报告为囊肿,或者由于患者体型肥胖、肾脏前方存在肠粘连、肠道气体干扰严重等情况,就比较容易导致漏诊。
不过即使出现了小肾癌(直径<3cm)在某次超声上的“漏诊”,也不用过于担心是否会引起病情的延误导致发展至中晚期。
对于局限期肾癌,通常我们将<4cm的肿瘤都判断为T1a期肿瘤,即最早期的肾癌,而肾癌的自然生长速度每年直径仅增长0.5-1cm。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不到3cm的小肾癌在某一次的超声体检中因为太小没有被发现,只要通过每年规律的体检或早癌筛查,早晚可以在小肾癌长大的过程中发现它,那时再处理也为时不晚。
而大多数中晚期肾癌患者都是很多年没做过或者从来没有做过体检和超声检查的,导致肿瘤在体内隐蔽地生长了多年,才会出现症状或转移。
总体而言,临床应用超声诊断肾癌的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体检筛选早期或无症状表现肾癌的良好选择,但由于上述局限性的存在,单纯超声检查又难免出现纰漏。
如果非常担心超声对于肾癌的“漏诊”,为了提高肾癌诊断率,除了超声检查以外,还可综合应用现有的多种影像学手段(如腹部增强CT、增强MRI等),这样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肾癌的漏诊,在最早期发现肾癌,从而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肾癌诊断B超就够了吗?戳这里看医生怎么说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北肿杜鹏·体检发现窦性心律不齐怎么办?需要治疗吗?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鹤立烟雨·健康的胖子,真的存在吗?“肥胖但健康”,这个状态确实存在吗?这个问题也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讨论。
一、健康的胖子=肥胖+代谢健康?
怎样才算是个“健康的胖子”呢?关于这个定义,据说目前有30个不同的版本,换句话说,目前医学界对此还未达成共识。
不过,最近一项研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新定义,研究者指出,只要代谢正常,即使体重超标,也属于“代谢健康”的肥胖。其中,“代谢健康”,指的是收缩压低于mmHg并且没有使用降压药,腰臀比(腰围和臀围的比值)较小,女性小于0.95,男性小于1.03,以及没有2型糖尿病。
研究者发现,那些“代谢不健康”的人,无论是否肥胖,心血管病死率和总死亡风险都显著升高;而在“代谢健康”的肥胖者中,却没有发现上述风险升高的迹象。而且,在“代谢健康”的三项指标中,收缩压和腰臀比与心血管病死率和总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更强。
不过,研究者也指出,这个结果并不能说明“代谢健康”的肥胖者完全没有心血管风险。特别是随着时间推移,体重继续增加、衰老和缺乏运动,原本“代谢健康”的肥胖者可能会变成“代谢不健康”的肥胖者。
二、肥胖增加三高风险?
就在今年1月,《欧洲预防性心脏病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驳斥了“肥胖但健康”这个观点。该研究提示,与不运动的正常体重者相比,运动量较多的肥胖者,高胆固醇血症风险升高1倍,糖尿病风险升高3倍,高血压风险升高了4倍。而且,与不运动的人相比,任何运动量都可以降低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风险。
从上述两项研究结果,我们还不能判断“肥胖但健康”是否真正存在。不过,俗语说: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事情。如果你目前处于肥胖状态,但是没有三高等慢性疾病,建议你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这样可以降低罹患三高的风险,还能抵抗衰老,要是能更进一步,减轻了体重,这样你就可以更加光明正大地宣布自己是健康的了!
肥胖但健康?真的假的?戳这里看医生科普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健哥说注意:知识官意见并非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个体疾病治疗方案,医院就诊。
更多健康资讯,扫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